長期以來,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一直被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思科、朗訊、西門子、阿爾卡特等世界巨頭主宰著。但是今天,一個來自中國的企業—華為,正在闊步邁向這個領域。在全球每一個地方人們都能看到華為的身影,而且它讓這些世界電信巨頭們寢食難安。
2008年在全球經濟遭遇“寒流”的情況下,華為仍然實現了穩健的增長,比2007年增長了46%,其中來自海外市場的貢獻占到75%。在海外,華為在歐洲市場的合同銷售額為28.4億美元,與2007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2%、北美增長了58%,其他地區也保持了穩定快速增長。在全球經濟危機之中,華為在歐美市場取得豐碩成果,正是因為華為對未來通信技術發展趨勢的把握,讓華為在歐洲3G市場的收獲突飛猛進。
隨著3G市場迅猛發展,歐洲市場也成為華為收入的主要本源。2009年1月,華為歐洲地區營銷部長周明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市場對華為具有戰略意義,華為計劃對這一地區進行更多投資。不過,雖然在歐洲市場取得了成功,但華為2007年在美國市場僅實現了1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業界分析師指出,華為在歐洲市場的收入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在於WCDMA,在歐洲、亞太、拉美等WCDMA快速增長的市場—同時也是愛立信和諾基亞、西門子的傳統優勢市場,華為已經從這兩家廠商手裏爭奪到了不少份額。以歐洲這個全球WCDMA最重要市場為例,華為WCDMA基站和核心網設備2006年以來陸續進入幾家全球最大WCDMA運營商在歐洲幾個發達國家的子公司,包括沃達豐在西班牙、法國電信在比利時等地的公司。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華為在北歐LTE市場的突破,同樣基於華為在無線領域與歐洲運營商大量的前期合作。
華為公司營銷工程部總監譚竹告訴記者:“在與歐洲運營商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的感受是,不管是Telenor、沃達豐還是法國電信,選擇供貨商的標準中排在首位的是可信性,這裏的可信不僅指產品,也指供貨商是不是值得信任。其次才是解決方案的競爭力。最後是交付和服務能力。”
建立聯合研發中心是華為加深和歐洲運營商合作的平台。Telenor挪威的首席執行官拉格納·卡胡斯就表示:“選擇華為,是因為綜合考慮到華為在大規模網絡搬遷方麵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能夠保證技術質量和可靠性。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華為與Telenor建立了聯合創新中心,在這個令人興奮的平台上,我們可以更加緊密地合作以開發未來的業務與網絡,同時進一步提升我們作為領先的移動運營商的地位。”
歐洲市場不僅是華為最早嚐試與當地運營商共建聯合研發中心的地區之一,也是聯合研發中心最密集的區域。比如,僅與沃達豐,華為就建立了移動、網絡、軟件和核心網4個聯合研發中心。此外,在歐洲,華為同時設立了其全球唯一一個產品管理部,以更完善地滿足歐洲運營商對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獨特需求。
華為主管市場與戰略的副總裁餘承東告訴記者,2010年,華為智能手機簽單超過500萬部,目前發貨已超過300萬部。手機業務未來在華為終端所占的比重將持續加大,預計2011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將超過1200萬。
2010年華為終端全年發貨1.2億台,同比增長超過30%,業務銷售收入45億美元。華為終端的銷售收入在華為整體銷售中占比16%~17%。華為移動寬帶終端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5%,已經連續3年居業界首位;3G無線路由器MobileWifi(E5)累計發貨超過300萬;CDMA手機排名全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