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部分(1 / 1)

第二十七部分

2001年9月28日,出生在英國的飛行員傑拉爾德·莫斯完成了他駕駛動力滑翔機進行的環球飛行,回到巴西聖保羅。他駕駛AM-200S“超級隼”動力滑翔機於2001年6月20日從巴西裏約熱內盧出發,飛翔了3個月零8天,飛行了5萬多千米。這是他的第二次環球飛行。第一次是在1989~1992年期間,他駕駛的輕型飛機飛行了12萬千米。

莫斯環球飛行用的“超級隼”動力滑翔機

現在,無論多大的“家夥”上天,人們也不會驚訝了——俄羅斯的“安”係列、“伊爾”係列和美國的“大力神”係列運輸機,載重量都能超過200噸。例如,2001年5月初,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俄羅斯裝有渦輪發動機的“夢幻安-225”型飛機騰空而起。它長84米,翼展884米,能載275噸,最大總重600噸,滿載航速800~850千米/小時,滿載續航4500千米。而在2006年12月12日,“空中客車”公司宣布,“空中客車A380”已經獲得美國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頒發的適航認證證書。這種雙層客機有500多噸、高797米、總長2393米,最多可載客853人。

美國的“大力神”C-130中程戰術運輸機

從飛機誕生前後的不平坦曆程,特別是名流權威對它的錯誤認識,我們可以得到以下有益的啟示。

首先,這些名流失誤的原因在於,他們拘泥於流體靜力學的“比空氣重的物體是不能飛上天”的理論,而飛機飛行還與流體動力學的理論緊密相關。事實上,飛機的“舉力”,就因為機翼的恰當形狀與空氣的相對運動而產生。

其次,“外行獨具慧眼”。德國商人海因裏希·施裏曼(1822~1890),因經商而對考古發生興趣。結果,這位“偉大而富有創見天才的門外漢”,在達達尼爾海峽入口處名為希沙克小丘的考古挖掘中,發現了《荷馬史詩》中所說的特洛伊城所在地。因此,在麵對青少年、“小人物”、“外行”的言行時,我們不妨冷靜,寬容地對待這些“瘋子”,而不要動輒劈頭潑下冷水,甚至一棍子打死。

在飛機發明以後,人類就進一步想“飛出大氣層”——依靠火箭。然而,名流們依然對這個“夢想”說“不”——不少人認為,宇宙航行和當年飛機上天一樣,隻不過是癡人說夢!

羅伯特·戈達德

1920年,美國的一些報紙還在這樣嘲笑美國火箭技術開拓者們所做的努力:“火箭在脫離了地球的大氣層之後,本應開始漫長的旅行,但此時它已既不能靠內部裝藥的爆炸燃燒加速,也不能保持飛行了……這是因為,羅伯特·戈達德(1882~1945)教授沒有理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不知道要讓它起作用。也就是說,他的做法是愚蠢的。他現在甚至欠缺美國高等學校所教授的知識。這樣的錯誤,隻能使人認為他是故意這樣做的。”

這種職業批評家的口氣,足以使任何對宇宙飛行存在念頭的人,反省自己的高等學校課程是否學好了。

在這“不少的人”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R範德維爾——20世紀中期公認的專家、英國皇家天文學家。早在1926年,他就宣稱:“宇宙航行是根本實現不了的。”此外,在同一年,英國學者A比克頓也譏笑過俄國理論宇航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1935)“飛出大氣層”的預言:“這是愚笨而又糊塗的思想。這是一些在思想隔離的房間裏工作的、彼此完全隔絕的科學家所導致的極端謬見的一個例子。”

火箭飛行的奧爾科夫斯基公式:1971年

5月15日尼加拉瓜發行的“世界上最要

的十個數學公式”郵票中的一枚甚至在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用火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前一年,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長期任職的天文學會委員賴特·弗利勳爵還斷言,向宇宙進發是“褻瀆神明的胡話”,“宇宙飛行純粹是胡說八道”。

而發明真空三極管的美國發明家德·福雷斯特(1873~1961),則在1957年2月25日的《紐約時報》上撰文說:“人絕對登不上月球——不管將來的科學多麼先進。”

不過,這些言論,最終都沒有阻止人類實現“飛出大氣層”的夢想——包括美國火箭專家、現代航天學奠基者之一的戈達德、馮·卡門(1881~1963)在內的許多科學家,幫助我們“美夢成真”。例如,1969年7月16~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的登月飛行。

今天,火箭、航天飛機、登月、探測宇宙深處的飛行器……人們已經不再陌生……

而預測這些航天或宇航飛行器不能成功的專家們錯誤依據的“宇宙空間沒有空氣,飛行器無法獲得動力”的“理論”,早已被火箭利用反衝原理獲得的動力粉碎!而永無止境的新探索,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