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節性經曆——如果發生了,就不要生活在陰影裏(1 / 2)

青春告急

接觸那個男人,我才16歲。

當時,他是一家小酒吧的老板。他是個很熱情的人。盡管在我眼中,他的年齡比我要大,但是,他那天的表現卻讓我感覺到親切。一個25歲的男人,能在我們這幫孩子中間也如我們一般快樂和瘋鬧,足以體現了他的心境。也就是在那天,我忽然發現,他在哪個地方,特別像我初中時暗戀的班主任。

我們的第一次單獨接觸是在他的酒吧。當時,我記得因為他和我初中時的班主任相像,我放學時都要繞路去他那兒看看。終於有一次,我走了進去。

他是一個很開朗的人,和他在一起,我感覺到十分的快樂。但是,我沒有想到會將自己交給他。

事情發生在夏天。那天中午,我去他的住處找他,他剛剛睡醒了午覺,正在床上發怔。我去了以後,坐在了他的身邊,也許是那天我穿得很薄吧,也或是兩個人距離太近,都感覺到了對方那種柔軟的擠壓。他忽然一把抱住了我,而我卻還沒有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時,滾燙的唇便壓了上來,在我渾身軟軟的時候,他的手伸進了我的裙子……

事情過後,看著床單上那一小片如花似的鮮紅,我沒有哭。他溫柔地摟著我,就這樣過了一個下午。

也許,男女之事一旦過了某個線,就會再次上升到一個高度。於是,我們在酒吧,在他的住處,在飯店,一次次地享受著近乎於偷情的快樂。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我懷孕了。起初是我把我的反應告訴了他,讓他陪我去查查,而當結果真的出來時,我偷看他,發現他的臉有些蒼白。

原來,我們所謂的感情,還是這般脆弱得經不起考驗,就如精美細致的玻璃花兒一樣,愈是精美,便愈是經不起任何外力。因為他對我說了三個字:“我不管。”

家人為我辦了轉學,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他。而從此,我也變得沉默起來,生命的射線,已經漸漸地變成了硬冷的圈。不知道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那是我想也不敢去想的,但我知道我還有長長的必須麵對的人生。

讓我們先從一個故事說起:一個婦人不小心丟了一把傘,她一路上都很懊惱,不停地責怪自己,怎麼如此的不小心。回家之後,她才發現,連她的錢包也不見了。原來她一心惦記著掉傘的事情,結果倉促、惶恐、不安中連錢包也丟了。

人可分為悲觀論者和樂觀論者兩種,差別就在於麵對事情的態度。人類是感性的動物,任誰都會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感到後悔,但一味的悔恨,隻能讓自己困在死胡同裏。這個時候,本身自我調節的態度就很重要了,悲觀論者提不起精神,樂觀者卻越挫越勇,產生比以前更充沛的精力。莎士比亞曾說過:“一直悔恨已經逝去的不幸,隻會招致更多的不幸。”

永遠活在過去,在心理學上是一種“吞鉤現象”。心理學家們認為:“吞鉤現象”是神經高度緊張、情節反複廝磨的結果。麵對這種吞鉤式心理現象,隻有深入的心理分析才能讓自己放鬆,隻有給自己時間才能讓自己吐鉤,隻有自己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實質,看到解決問題的出路,才能做到“鯉魚掙脫金鉤去,搖頭擺尾不再回”。

如何麵對所發生的事情呢?

第一,正確對待陰影。隱藏在過失深層的是無意識驅力,是人類精神後院的汙穢、黑暗和罪惡。每當個人對生活有順應不良的心理困擾,就會把埋藏在潛意識深層的陰影激活,製造過失。這就是說:一個女人感到活得不順心、不開心的時候,特別要警惕潛意識中壓抑的陰影即野性的衝動,要警惕突發的歇斯底裏神經症候,要警惕男人的誘惑和蠱惑,以防止出現過失後無法挽回的傷害和痛苦。

第二,正確對待過失。陰影總是通過過失表現出來的。無論出現什麼偶然的、突發的過失,從心理學角度講,都有它的必然性、自發性。

第三,正確評價過失。我們無法駕馭內在生命,因為內在生命享有固有的自由。生活中出現了過失,關鍵在於我們的評價。著名思想家迪斯累裏說:“重要的事情並非重要到不能再重要;不重要的事情也並非就像看上去那麼不重要。”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說:“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本是不重要的,說到底最重要的乃是個人的生命,因為生命創造一切。”認為某些“重大事件”比生命還重要,都是精神走火入魔造成的心理迷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