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歐 洲 文 學

荷馬

荷馬,相傳是古希臘兩大史詩《伊裏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是否確有其人以及他的身份、出生地等,一直是西方學者有爭論的問題。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荷馬可荷馬雕像能是公元前八九世紀時一位朗誦史詩的盲藝人,他根據口頭流傳的篇章,整理了這兩部史詩。《伊裏亞特》寫的是由於特洛伊王子帕裏斯騙走了斯巴達王後海倫,引發希臘聯軍討伐特洛伊的十年戰爭。史詩集中描寫第十年希臘英雄阿基琉斯和伊利昂城主將赫克托爾之間的決戰,以赫克托爾的死告終。其中阿基琉斯是一個理想的部落英雄形象。《奧德賽》則寫戰爭結束後,希臘主將奧德修斯返鄉途中的海上冒險和機智地維護自己的財產、與妻兒團聚的故事,它的形成比《伊裏亞特》稍晚,反映了奴隸製度萌芽時期的生活場景,體現了對私人財產的捍衛,並通過奧德修斯之妻佩涅洛佩的貞潔勇敢提倡新的家庭道德規範。兩部史詩的結構巧妙,布局完整,塑造了眾多英雄人物,也被稱為“英雄史詩”。基本主題是熱愛現實,肯定人的奮鬥精神,強調對人生采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史詩的語言也很有特點,尤其比喻豐富多彩,貼切生動,被稱為“荷馬式比喻”。此外還常用重複的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伊索

伊索,約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傳說本是一個奴隸,因擅長講寓言故事而獲得自由,常出入呂底亞國王的宮廷。公元前 5世紀時,伊索的名字已被希臘人所熟知,《伊索寓言》插圖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今天流傳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收集改編的,共有三四百個小故事。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動物故事,這些故事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係來反映當時的社會關係,尤其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如《狼與小羊》《獅子與鹿》《狗和公雞與狐狸》《兩個鍋》等;也有一些總結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如《龜兔賽跑》《狐狸與葡萄》等。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對法國的拉封丹、俄國的克雷洛夫、德國的萊辛等都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埃斯庫羅斯像埃斯庫羅斯

古希臘悲劇的創始人之一,與索福克勒斯、歐裏庇得斯合稱為古希臘3大悲劇詩人。他出身貴族,共寫了7部悲劇(一說是90部),生前得過13次獎,死後還得過4次。完整保存下來的隻有《波斯人》《普羅米修斯》三部曲、《阿伽門農》《奠酒人》等70部。其中《普羅米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是詩人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情節取材丁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盜天火賜予人類的故事,卻被賦予了豐富的現實意義。劇中的普羅米修斯受盡折磨也決不向宙斯屈服,象征著當時雅典民主派對寡頭派的鬥爭,普羅米修斯被馬克思譽為“哲學日曆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埃斯庫羅斯對悲劇藝術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增加了第2名演員,使對話成為戲劇的主要部分;簡縮了合唱隊,使戲劇結構程式基本形成;還創造了舞台背景,並使演員麵具基本定型。但他的作品人物形象單純高大,是理想化的性格,並且一般是靜止的,缺少發展。抒情氣氛濃鬱,詩句莊嚴。由於他在悲劇發展階段對內容和形式等方麵都做出了很多貢獻,故被稱為“悲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