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曉是何年月,人們隻知道,從古至今,在這片浩土之上,就遍滿了無數的修煉者,所謂的“古”,自然是指自從有了曆史記載的時候,也就是說,在這塊大地之上,自從有了現在還存在的曆史的記載開始,就已經如同現今一般,充滿無數的修士了。人們也由此而推測,早在現在還保存有的曆史沒有記載到的,比之這些曆史資料更為久遠的年代,這世界就早已經存在了。若不然,怎麼會在這一界始一出現,就有如此多的修士,還有現今存在於世上的許多古老的門派,在那時就已經有了,如果這世界,隻是在現今流傳於世的史書當中,所記載到的最早的年代時才形成,那這些史書裏麵,為什麼卻沒有提到這些修真體係的淵源呢?所以人們都一致認為,在這世界的曠古年代,一定發生過不少故事,在那時的修真界,也許比之現在還要繁盛,隻是除了推測之外,具體在那些時候發生過什麼,人們也無從得知了。
就在這大陸的北方,有一片極為廣闊的山嶺,方圓能有兩千餘裏,高的山峰就有近千座,這片山域,被人們稱之為“雲盤山”,這是因為雲盤山的大大小小的山峰,甚至是隻有一二裏高的,一年四季,無論寒暑,都一直為雲霧所繚繞,從雲盤山中,一些五六裏高,逾於雲霧的山峰上向下俯瞰時,那些較為低矮的山峰恰是處在雲霧彌漫之間,而山體也隨著霧氣的飄動,時隱時現,如此情景,倒仿若是汪洋之中的無數島嶼,隨之大海中浪濤的起伏而忽隱忽現,而自身卻處於海麵上空向下俯望一般,美景令人迷醉。不過縱然如此,這樣的景觀極少有人能夠得以欣賞,因為這雲盤山中較高的山峰,無不是極其險峻,處處皆是絕崖斷岩,陡峭難攀,所以幾乎沒有人能夠上到這些高峰之上,以欣賞下方的景色,隻有一個門派的人除外,那便是處於雲盤山的主峰,“千絕頂”之上的千絕門。
這千絕頂,是整個雲盤山域所有山峰中的最高者,據說山頂處高達二十餘裏,不過隻是“據說”,因為在近三千年來的曆史當中,都沒有人能夠攀登至峰頂,最近的一次,隻是在三千多年前,有一位千絕門的祖師,也是當時北方的一名絕代高手陶胤,登上過千絕頂的巔峰,而千絕頂的高度,也是這位推算的,當時距千絕門成立,隻間隔有不到五百年。
千絕頂下方的山腳下,有一座小鎮,叫做“靈山鎮”,千絕門的教眾,每逢要采辦時,都會來到這靈山鎮上,購買門派中的所需,而且仰仗那千絕頂等的大名,時常有許多文人墨客,和一些遊山玩水的人物,來到這靈山鎮上,落腳打尖,致使這靈山鎮日益繁榮,經過了近二千年的發展,到現在雖說還稱之為“鎮”,但實際已經大的超乎許多人的想象,靈山鎮依山而建,僅僅靠著千絕頂,周圍幾座山丘環繞,整座鎮子也恒常被雲霧擁抱著,鎮後千絕頂的山腳下,一道瀑布由千絕頂上直墜而下,據說是從千絕頂峰頂上的一口泉眼湧出,而後彙集山上大大小小的數十條溪流形成的,瀑布落地處聲若驚雷,地麵被巨力衝擊出了一泊麵積不小的深潭,潭水彙成一條河,繞行靈山鎮半圈,爾後向東南方向流去,河水清澈甘甜,來過此間的遊人,誰都不忘帶上一些河水,回到家鄉令親友嚐之,也是因此,靈山鎮的豆腐也是一流佳膳,百食而不厭,每逢采辦時,千絕門的弟子下得山來,都要飽嚐一頓,外來的遊人等,就更不用說了。
千絕門位處於千絕頂的半山上,一處地勢較為平坦的地方,從山下的靈山鎮向上,約莫有十二三裏的高度,據千絕門那位陶胤祖師的推測,從千絕門總壇所在,到千絕頂的頂峰,大約還有十裏左右的高度,在靈山鎮的後方,有一牌坊,上寫“千山絕頂”四個大字,牌坊下有一條石徑,這便是通向千絕門的路了,沿著石徑一直向山上走,走出了兩裏路左右以後,石徑便沒有了,前方俱是絕壁,四周霧氣騰騰,隻能看見前方數米之內的事物,絕壁極為光滑,若是想攀爬而上,隻是絕路一條,而且這石壁,由千絕門總壇所在,一直延伸至山腳下,石壁的一些岩縫上,歪歪斜斜的長著一些古鬆,不僅這處,千絕頂山體的四麵八方,無不是絕壁通天,隻有靠近靈山鎮的這一小塊兒,山腳下才有一片竹林,地勢較為平緩,後人便在此間修了一條石徑,石徑的盡頭,便緊接著絕壁,絕壁之上,千絕門修有一條棧道,不過據千絕門的典籍中記載,在最初千絕門剛建立的近千年中,都一直沒有這條棧道,想要拜入千絕門的人,必須要徒手攀登上這絕壁,以此作為測試,所以在往昔,千絕門以最難加入而聞名於北域,而這一門派的弟子,雖說都極少,但無不是天資異稟,在北方俱是數一數二的高手,隻是到了後來,為方便眾人加入,以免導致門派絕後,以及山上弟子下山,所以便修了這條棧道。沿棧道向上行去,一路上奇禽雁鳴,鶴鷺翩翩,有好一大段路都被包裹在雲霧之中,踩在木質的棧道上,咿呀作響,清風拂麵,遠眺霧裏群山,仿佛身處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