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隻足趾移植再造手
人體喪失了單手或雙手,能否再造、重建功能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斷手指再植成功,顯微外科的發展,第二足趾遊離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手術的成功,為遊離移植足趾再造手奠定了基礎。
據報道,世界上第一隻足趾移植再造手是我國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骨科首創的。1978年10月,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於仲嘉及其他醫生為一位因外傷而喪失了雙手的病人,使用人造掌骨作支架,將病人兩腳的第二中趾遊離出來,應用顯微外科,通過十分細致的手術,成功地為患者再造了一隻兩個手指的右手,從而首創了用遊離足趾再造手的手術。這隻再造的手,經過近7年的觀察,情況良好,具有正常人的痛、溫、觸的感覺靈敏度,能進行握、捏、撚、勾等多種基本動作,能提35千克重的物體,並能自如地寫字、畫圖、劃火柴,扣鈕扣等,生活能基本自理。
該院骨科在第一隻再造手獲得成功的基礎上,又造了一隻具有3個手指的手。於1981年8月10月分兩次手術,應用雙足為供趾,為一位雙手缺失的女病人再造了具有兩個手指的兩隻再造手。從而開創了世界上第一例再造兩隻手的奇跡。
最先在自身施行心髒導管術的人
心髒導管檢查術,是將X線不能透過的細軟管子,通過一定的途徑插入到心髒各部,借以了解心髒畸形與病變,測定心血液含氧量以及血液動力學等的檢查方法。這種技術不僅是用於心髒病的診斷,而且還為肝腎的代謝機能研究、心髒病的手術治療以及內心膜的起搏等,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心髒導管檢查術是本世紀20年代末才發明的,最先在自己身體上施行這項檢查技術者,是德國青年醫生福斯曼。
1929年,25歲的福斯曼在埃貝斯瓦耳德的一所醫院裏擔任外科助理醫生,他一直思考著在緊急的手術情況下,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搶救,能否利用橡皮導管通過靜脈管道,將救急的藥物直接送到右心房內。
福斯曼起先在屍體上試驗,令他感到驚奇的是,導管竟能相當容易地從右臂靜脈到達右心房內。隨後,他決定在自己身上進行這項實驗。他請一位同事為他操作,但是,當導管推進靜脈內35厘米時,他的同事膽怯起來,不敢將導管再繼續向心髒方向推進,使這次實驗半途而廢。
一周後,福斯曼再次實驗。他在自己的左肘窩施行局部麻醉後,切開了肘前靜脈,通過靜脈管的切口,他自己把導管插入靜脈內,在X線熒光屏透視下,將導管沿著靜脈向心髒方向徐徐推進,後終於把導管推入到了右心房。
1929年,福斯曼報導了他在自己身上施行心髒導管術成功的經過,並且論述了這種技術在診斷與治療上的作用,但在當時沒有引起重視。
過了好幾年,美國學者柯南德和理查德對福斯曼的心髒導管術加以改進,並應用到血液動力學及循環呼吸生理學的研究上,獲得了不少成就,使這項技術的價值被更多的人認識。
福斯曼以自己的勇敢和毅力,發明了心髒導管術,柯南德和理查德則改進這項技術,並使它在臨床上得到推廣,因而他們三人於1956年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