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推算節氣的簡易方法
前麵曾經介紹了二十四節氣與陽曆有比較固定的對應關係,即上半年來六、二一,下半年來八、二三,但這是極為粗略的,要想確切知道各年度各節氣的日期、時刻,還得去查日曆。二十四節氣的準確日期和時刻,是由複雜的運算才確定的,這種方法本書不宜介紹。為了滿足廣大天文愛好者的要求,僅介紹一種推算節氣的簡易方法,不過這種方法的推算結果和節氣的時刻可能有幾分甚至十幾分鍾的誤差。
這種方法首先須要知道公曆某年各節氣的日期和時刻,然後以它為基數向前或向後做具體推算。
向後推:
(1)如某年為平年,第二年也是平年,則在第一年各節氣的日期、時刻上,再加5時49分,就得到第二年各節氣的日期、時刻了。它可以寫成一個表達式:
(平後平)X節氣=(前平)X節氣+5時49分
例如由1981年(平年)2月4日5時56分立春,推算1982年(平)立春的日期、時刻。
(1982年)立春=(1981年)立春+5時49分
=2月4日5時56分+5時49分
=2月4日11時45分
(2)如前一年為平年,第二年為閏年,則閏年1、2兩個月內各節氣的日期、時刻,為第一年1、2兩個月內各節氣日期、時刻加上5時49分。3月至12月的要減去18時11分。
即:(平後閏)3~12月×節氣=(前平)3~12月X節氣~18時11分。
例如由1979年(平)3月21日13時X分春分,推算1980年(閏)春分的日期、時刻。
(1980年)春分=(1979年)春分-18時11分
=3月21日13時22分-18時11分
=3片20日19時11分。
(3)如第一年為閏年,第二年為平年,則平年1、2兩個月各節氣的日期、時刻為閏年相應的節氣內減去18時11分;3至12月內各節氣日期、時刻為閏年相應節氣日期、時刻上加5時49分,表達式可寫為:
(閏後平)1~2月X節氣=(前閏)1~2X節氣-18時11分。
(閏後平)3~12月X節氣=(前閏)3~12X節氣+5時49分。
向前推:
(1)由平年節氣推算前一個平年的節氣日期、時刻、算法與由平年推算下一個平年的方法相反。即:
(平前平)X節氣=(後平)X節氣-5時49分。
(2)由平年推算前一個閏年的節氣,算法與由閏年推算後一個平年相反。即:
(平前閏)1-2月X節氣=(後平)1~2月X節氣+18時11分。
(平前平)3-12月X節氣=(後平)3-12月X節氣-5時49分。
(3)由閏年的節氣推算前一個平年的節氣,算法與由平年推算後一個閏年相反。即:
(閏前平)1~2月X節氣=(後閏)1-2月X節氣+18時11分。
農曆的節日
我們中華民族在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上勞動生息,配合農業生產的節奏和氣候變化,形成了許多傳統的民族節日。這些節日均以農曆紀時。現在選擇幾個略述如下:
春節
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節日。它也是我國曆史最悠久、規模最盛大的一個節日。
春節為農曆正月初一,俗稱“過年”。這種叫法大概起源於周代。因為對於“年”,堯稱“載”,夏曰“歲”,商曰“祀”,到了周代才稱“年”。“過年”是農業收獲後的一個大慶祝日。古書載:“年,穀熟也;從禾、幹聲。春秋傳曰:大有年。”又說:“五穀皆熟曰有年,大熟曰大有年。”五穀豐登,俗稱“好年冬”或“好年景”。
我國民間慣用農曆,代代相傳,未易轉移。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形式。因為曆時久遠,深入人心,所以形成為固定的習俗。其中主要有:
(1)春聯
春聯究竟始於何時,雖傳說不一,文獻難證,但其曆史久遠,卻是毫無疑問的。直至到今天,每逢春節,張貼春聯,仍為一項曆久不衰的慶祝形式。
(2)春酒
新春飲春酒,由來已久。遠在我國戰國時代,就有此風。如《莊子》中說:“春月毗巷,飲酒茹蔥,以通五髒。”《詩經》中也說:“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張衡賦中還說:“致飲芹於春酒。”由此可見,春節期間飲春酒,不但是歡慶中一大樂事,且有益於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