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戰車
坦克大會戰、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較量,在現代戰爭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
美國著名軍事評論家詹姆斯·鄧尼根在評價武器的戰鬥機價值時,設單個步兵為1,機槍為3,反坦克導彈為300,自行榴彈炮為900,而坦克則高達1,200,雄踞地麵武器之首,一枚反坦克導彈可能擊毀一輛坦克,但它的綜合戰鬥價值遠遠不及坦克。一門自行榴彈炮的火力可能比坦克大,但它的機動性和防護力仍然比不上坦克,其綜合戰鬥價值自然略遜一籌。
正是由於坦克將火力、機動力、裝甲防護力集於一身,才使得坦克戰場上稱王稱霸。因此,坦克的未來就是圍繞如何提高這三大能力而展開的。
研製中的坦克火炮口徑已經越來越大,目前俄羅斯的新式坦克FST的火炮口徑已經達到135毫米。美、英、法、德四國開始聯合研製140毫米坦克炮,德國也進行了150毫米口徑炮的研究工作。主炮口徑增大的必然結果,將是自動裝彈機的廣泛運用,那時坦克乘員隻有2~3人,整個坦克高度降低。
在坦克上增加導彈也是一種辦法,有些坦克,如俄羅斯的T-80U坦克火炮既能射炮彈,又能射導彈,它提高了火炮的射擊距離和命中精度。既能打得遠,又能打得準。這種“彈”、“炮”結合的方法使坦克炮成了“多麵手”。
電磁炮是利用電磁加速彈丸飛行的現代發射裝置。這種炮彈沒有彈殼,隻有彈頭,威力很大,一枚重50克的彈頭就能穿透二十多毫米厚的裝甲,如果將坦克火炮換成電磁炮,坦克的威力就可想而知了。雖然電磁炮目前還正處在研製階段,但可以預言,它們會在不遠的將來用於實戰。
激光炮也是坦克上有可能應用的一種,目前先進坦克上裝有激光致盲武器,它利用激光使飛機、坦克上的駕駛員看不見而喪失戰鬥力,這種辦法可謂是“四兩撥千斤”。
采用新技術不斷改善炮彈的性能也是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炮彈的速度。速度快了,彈丸的威力自然就會增強。
火控係統是坦克炮的神經中樞,坦克威力再大,如果中樞神經控製不靈也是枉然。因此,火控係統性能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
今後的主戰坦克火控係統不但能夠自動捕捉目標,還能自動與多個目標交戰,它會首先確定對自身威脅最大的目標,然後告訴坦克火炮首先打哪一個,這些都是計算機的功勞。
火控係統的完善使坦克乘員不再東張西望,緊張地搜索目標,確定距離,然後開炮。而是隻要在坦克內看看熒光屏,按動電鈕,就能完成從搜索目標到開炮的全過程。有了威力強大的火炮和靈敏的火控係統,坦克炮彈會更快、更準地擊毀目標。
強健坦克的“心髒”——發動機,是提高坦克機動性能的關鍵,最新的坦克發動機功率已達到1500千瓦。
動力傳動裝置和行動裝置將會不斷改進,坦克的越野性能、加速性能、轉向靈活性能等,無異為坦克戰場上縱橫馳騁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坦克上開發運用電傳運裝置也是未來坦克發展的方,正像汽車和電車一樣,那時的坦克發動機不再是直接輸出動力而是發電,通過電動機再給坦克提供動力,這樣做本身就可減少坦克的重量,提高機動性能,而且又為坦克安裝電磁炮、電熱炮、激光炮創造了條件。
隱形坦克並不是看不見的坦克,它主要是對付雷達、紅外線、熱成像等現代偵察技術的。美國有F-117隱形飛機,英國有23型隱形護衛艦,德國有2000型隱形導彈艇,不久的將來,隱形坦克也會以嶄新的麵貌出現在人們麵前。
在戰場上發現隱形坦克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坦克上塗上特殊的材料,不但可以使它根據周圍的環境變化,像“變色龍”一樣及時變化色彩,還能使雷達偵察不到它的存在。當坦克以閃電行動攻擊敵人的時候,人們一定會驚呼,坦克仍然是攻勢淩厲的地麵兵器之王。
主動裝甲
目前的主戰坦克大多披掛有反應裝甲,這種裝甲成方盒狀,當彈丸打在裝甲上,它會爆炸。靠爆炸力推開的鋼板來幹擾、分散破甲彈,起到防護主裝甲板的作用。這種反應式裝甲已不是隻挨打了,它還能還手,但它仍不算是主動裝甲。
真正的主動裝甲,各國正在研究中。過去坦克的裝甲,不管什麼型式,都隻是被動地挨炮彈打的。能不能爭取主動呢?即在炮彈未打到裝甲之前,就讓它自我爆炸呢?有人就想出了製造電磁效應裝甲。這種防護裝甲的內側安裝有電子或電磁遙感起爆器,依靠它的作用,便可在裝甲板的安全防護距離外,自動破壞或引炸飛來的火箭和炮彈。按此原理,也可以用來對付地麵各種反坦克地雷。從而保證裝甲不被擊破。有的人還設想出一種“空心裝藥式爆炸裝甲”這種裝甲裏設置了許多小型空心裝藥元件,在打來的導彈或炮彈碰到炮塔上的金屬觸件的瞬間,自動接通空心裝藥的起爆電路,炸藥立即爆炸,生成強大的射流,這種射流在裝甲周圍形成了一道屏障,破壞了飛來的導彈或炮彈,使任何武器難以損壞裝甲。
無炮塔式坦克
這種坦克的火炮直接因定在車體上,處動裝彈機位於車體後部。瑞典的“S”坦克就采用這種方法。該坦克高度僅19米,正麵投影麵積很小,因而防護性能較好。但由於“S”坦克火炮不能旋轉和俯仰,幾乎不能作行進間射擊,所以目前未見其他國家采用。
鉸接式坦克
由兩個獨立部分鉸接而成,乘員都位於前艙內,火炮位於前艙上方,可全方位旋轉。發動機和炮彈位於艙內。由於乘員和炮彈隔離,乘員生存性高。該車機動性好,但結構複雜、成本高。瑞典的UDES-20反坦克戰車就是采用這種方案,該車車長,座艙可以開起,以便觀察。
外置火炮與裂縫炮塔
俄羅斯在1992年8月第二屆“沙漠安全”國際武器裝備展覽會上,展出了一種聞所未聞的“PT-5”高級坦克。
P-5高級坦克是俄羅斯正在研製的一種新式坦克。所謂高級坦克,係統一種體現一定時期最高技術成就,獨具創造性的高技術坦克。PT-5坦克的形式是一種典型的外置火炮與裂縫炮塔坦克。
未來的坦克會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大家也許會不出它們。除了以上介紹的新坦克外,還有美國的“BLACK-3”坦克等。它們代表著坦克今後的發展方向。
現代戰爭是立體戰爭,精確製導武器、武裝直升機的出現,對坦克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為了抵禦這種威脅,坦克就必須以家族成員的集體力量戰勝對手。
“長頸鹿”戰車
近年來,軍事專家們設計了一種既反坦克又可反直升機的“長頸鹿”式兩用戰車,它的“脖子”伸直時,高度可達15米,“鹿”頭上裝有先進的武器係統和觀瞄裝置,它能一次發射4枚導彈,威力很大。
“鹿”身上披掛著特殊材料製成的裝甲,還塗有像鹿皮一樣花斑的迷彩,具有較好的防護性能和偽裝效果。
長頸鹿個子高,而且是優秀的長跑選手,它奔跑的速度達50千米/小時,而“長頸鹿”戰車的行駛速度使長頸鹿也望塵莫及。
“長頸鹿”式戰車,憑借“脖子”長的優勢,選擇山嶽從林地隱蔽發射陣地,專門對付對己方坦克或直升機,是主戰坦克的好幫手,它昂起“頭”來發射,可摧毀現代化的武裝直升機。“鹿”頭上裝有四枚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它低頭發射時,可擊穿任何坦克裝甲。
裝甲彈藥補給車
現代武器係統要在戰鬥中最大限度地發揚火力,必然要有足夠的彈藥和軍需攜帶量。
當前,主戰坦克的彈藥補充是通過炮塔完成的,裝載速度較慢,步兵戰車的彈藥儲存和補給方法也需要改進,以適應戰鬥行動的需要。為解決戰鬥車輛快速補給彈藥問題,各發達國家都在研究戰時快速補給彈藥的方法。裝甲兵部隊的彈藥補給通常在野外通過乘員艙進行,武器和乘員都暴露在外麵,在這種情況下,車輛和乘員特別容易遭到各種兵器的射擊和核、生、化武器的襲擊。
一個未來發展裝甲彈藥補給車的計劃,將解決未來裝甲兵部隊的彈藥補給問題。該發展計劃是把炮彈快速從彈藥補給車上裝載到坦克上,而乘員不需下車,既方便快捷,又很安全。
相信經過不斷改進和發展,坦克這一陸戰之王,必將在未來戰爭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塑料坦克
20××年的一天黎明,A國的一支坦克大軍浩浩蕩蕩地向B國殺去。在遠離戰區的後方指揮部內,坐在大屏幕前的將軍們對此次行動充滿信心。情報顯示,B國對戰爭的來臨毫無知曉。大屏幕所顯示的由戰場觀察/搜索雷達傳回的信號的確隻見已方的坦克鐵流。突然前線指揮官報告,遭到B國坦克部隊的伏擊。“難道戰場觀察/搜索雷達失靈了?”於是大屏幕切換到戰場電視係統的畫麵。果然,在晨光中,出現了一支敵方坦克部隊,隻見它們異常機動靈活,甚至可以躲避己方發射的導彈,而且己方發射的大口徑坦克炮彈根本無法擊穿它們……。戎馬一生的將軍們被驚得目瞪口呆。與此同時,A國的一批坦克專家們也密切注視著這場戰鬥,他們早就得知B國秘密研製了一種新型坦克,但是B國坦克顯示出的性能已遠遠超出了傳統設計的極限,這使他們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巨型計算機為他們提供了答案:“這種坦克的材料是:塑料。”
你一定認為這隻是對未來的幻想。但是“塑料坦克”真的隻是幻想嗎?
目前,人們對以坦克為中心的地麵部隊的24小時全天候作戰能力的要求,在與日俱增。這不僅是要把部隊的活動時間擴展到夜間,而且在充滿著敵我雙方施放的煙幕、炮火烽煙、火災和煙霧的戰場上,為了提高生存力,必須研製夜視裝置,各種微光夜視裝置和紅外夜視裝置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之一。此外,最近地麵部隊用的戰場觀察/搜索雷達問世了,這是觀察裝置的革命性變化。在上述情況下,隻依賴於坦克的小型化和低矮的外形,想使坦克不被發現隻能是一廂情願。而且,對於一直追求強大的火力和高度機動性的主戰坦克來說,要實現充分的小型化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使坦克難以被雷達發現,隻能用不反射電波的物質製造。幸而,由於近年來複合材料的迅速發展,製造這種車輛並不那麼困難,使用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製造整個車體,就可以造出“塑料坦克”。
人們可能會擔心,塑料車體和塑料炮塔能否抗得住炮彈的轟擊,否則“塑料坦克”不就真的成了玩具坦克了。新型高分子複合材料的研究表明,塑料裝甲的防護力完全可能與鋼或鋁合金裝甲相匹敵。而且,塑料的一個特性是受到衝擊時難於破碎,這與金屬坦克大大不同,反坦克武器即使穿透塑料裝甲,它也幾乎不產生碎片,因而乘員受到傷害的可能性會大大減少。塑料坦克的好處遠不僅如此。如果用塑料製造坦克,首先是可以大幅度減輕車重,可以大大提高機動性;其次是塑料可以自由成形,炮塔和車體可以加工成任意的形狀。這不僅有利於提高車體的防彈性能和減輕重量,而且通過製成表麵帶囪形的光滑形狀,還便於消除放射性沾染物。此外,光滑的車體形狀還具有在一定的方向上不反射雷達波的特性。
此外,大家都知道,塑料具有不易腐蝕的性質,用塑料製造坦克顯然可以大大減輕維修保養工作量;塑料又是一種優良的絕熱體,也是金屬裝甲無法比擬的。特別是紅外成像裝置和紅外自動導引頭等都是以車內的發動機和乘員所產生的熱量作為熱源的,若能夠用絕熱的塑料將這些熱源包裹起來,紅外成像裝置和紅外製導導彈就失去了目標。
同時,采用塑料材料製造坦克,可以減少部件數量,實現部件的大型化和一體化,因而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例如,現在服役的N2/M3“布雷德利”戰車的鋁合金/鋼裝甲車體有24個主要組件;而用塑料製成的坦克隻需要有底板、側向板和頂板等3個主要組件就夠了。
那麼,“塑料坦克”的前景如何呢?
目前對於“塑料坦克”的探索已不再局限於理論探討階段。美國陸軍正投資1300萬美元使用2輛采用塑料底盤的混合式“布雷德利”試驗樣車進行塑料裝甲車體的試驗,並用這兩輛樣車與現有“布雷德利”戰車進行了對比試驗。在此基礎上;美國陸軍材料技術研究所和FMC公司已經進入在任意彈道、構造、環境要求等方麵具有最佳特性的塑料材料的選擇與試驗階段。比如,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研究內容就是纖維與樹脂的最佳比例的研究,因為這種比例不同,形成的“塑料”性能大不相同。這個項目是由歐文斯·科林纖維玻璃公司與塞蘭得公司共同進行的。材料技術研究所承擔新材料的調研任務,它有世界規模的材料情報收集能力。而FMC以製造大型塑料車體的技術優勢從事這方麵的研究。
目前美軍對“塑料坦克”的研製開發的目的是評估未來戰車采用塑料裝甲的實用價值,而不是要很快製造出一輛“塑料坦克”。
其實,不僅僅是塑料可用於製造坦克,其他特殊材料用於坦克的可能性研究也在進行著,特別是陶瓷,它不僅可以用作裝甲板,從對激光的防護性來看,用作未來坦克的觀察裝置的材料也很有希望。因為,今後的戰場上會愈來愈多地使用各種激光武器,對於觀察裝置中的光學器件具有極強的破壞作用,可以預料,今後對可以防激光的觀察裝置的需求會越來越迫切,陶瓷正可以滿足這一需要。所以,未來戰場上,可能像玩具坦克大戰一樣,出現“塑料坦克”、“陶瓷坦克”等各種材料的坦克。
單人駕駛的坦克
比起雙人坦克來,單人坦克的問世,似乎是更遙遠的事。但是,對單人坦克概念的提出,其實比雙人坦克還要早些。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從1983年起,用了一年的時間論證了一種稱為“尼尼亞”的單人坦克。1985年公布了《未來坦克概念論證報告》。這種坦克的特征是具有人工智能/機器人係統,早有一名乘員,裝有導彈、火炮、機槍等多種武器,裝甲防護能力增強,戰鬥全重約13噸,可空運。“尼尼亞”單人坦克的外形要比現代主戰坦克小得多,這使它成為具有極強生存力的“戰場遊魚”。但是,由於它需要眾多高技術領域的成果來支持,估計目前隻能進行各係統的研究,想得到樣車,將是2010年以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