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部署“國家導彈防禦係統”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遠和彈道導彈的國家,它所擁有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最多,而且不承諾不首先使用這些核武器。美國現在積極發展NMD係統,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謀取攻防兼備的能力,保持其作為世界上惟一超級大國的戰略優勢;二是以攻防兼備的能力,取得戰略的主動權,一旦在戰略需要的時候,能夠首先對其他國家發動核打擊,而保證自己不會受到報複;三是為美國在未來以常規力量威懾其他國家創造條件。總之一句話,美國發展NMD係統是要為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服務。
早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美國便開始研究發展彈道導彈防禦武器係統;60年代,其第一代反導係統(“基奈Ⅲ”係統)進行了全係統綜合攔截試驗,但沒有部署。70年代,研製並部署了主要針對蘇聯的“衛兵”係統;80年代,實施了舉世矚目的“星球大戰”計劃;90年代初,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但繼續發展以地基為主的“戰區導彈防禦”(TMD)和“國家導彈防禦(NMD)係統”,實際上是改頭換麵繼續保留“星球大戰”計劃。曆史事實表明,自從出現彈道導彈之後,美國就開始發展防禦彈道導彈的武器和技術,始終沒有停頓。今天,由於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擁有了彈道導彈,美國將絕不會停止和放棄發展彈道導彈防禦係統。
美國在發展彈道導彈防禦技術方麵幾乎是不惜血本的。據統計,僅從80年代初以來,美國為發展彈道導彈防禦技術就已經耗費了大約600多億美元的巨資。經過近20年的努力,各種必需的先進防禦技術,包括探測技術、動能攔截彈技術和作戰管理與指揮、控製、通信技術,相繼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並通過試驗初步演示了利用動能攔截彈攔彈道導彈的技術可行性。截至目前,NMD係統所需的主要設備都已經進行了試驗。例如,波音公司和休斯公司為NMD係統地基攔彈研製的EKV紅外探測器相繼在1997年6月和1998年1月進行了成功的飛行試驗,從而為進行攔截彈的攔截試驗創造了必要的條件;1998年9月,建在誇賈林靶場的地基雷達試驗樣機(GBR-P)開始運行工作,並成功地對一顆衛星進行了350秒的跟蹤;與此同時,NMD係統的作戰管理與指揮、控製、通信係統也進行了演示驗證試驗。1999年10月,地基攔截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攔截試驗,更為美國加緊研製和部署NMD係統增加了信心。
按照原定的計劃,美國國防部要在2000年夏季進行NMD係統的部署準備審查,主要依據4方麵的因素,決定是否部署國家導彈防禦係統:第一,美國本土是否麵臨和針在什麼時候麵臨彈道威脅;第二,“國家導彈防禦係統”的技術是否成熟;第三,部署“國家導彈防禦係統”的費用是否能負擔得起;第四,部署“國家導彈防禦係統”對國際軍備控製的影響。如果美國政府能夠理性地,而不是從黨派政治鬥爭的需要出發進行評價,這4方麵的因素都不允許美國在2000年決定在2005年部署NMD係統。
曆為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用彈道導彈威脅美國,倒是美國能夠用彈道導彈威脅其他國家。NMD係統在技術上是否成熟,還有待通過試驗驗證。而在決定是否部署NMD係統之前,美國最多隻能進行3次攔截試驗:一次試驗已經在1999年10月進行,雖然成功,但攔截的是合作目標;第二次試驗在2000年1月進行,已經以失敗告終;第三次試驗由原定2000年4月推遲到7月進行,成功與否還是未知數(試驗已於7月8日失敗,詳見p.64-編者注)。而且,這三次試驗中,隻有第三次試驗是真正的全係統試驗。美國彈道導彈防禦局局長最近也承認,NMD係統的技術還需4年才能成熟。美國現在設想的NMD係統和部署方案,將嚴重違反1972年美國與原蘇聯共同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美國修改反彈道導彈條約的主張,不僅受到俄羅斯的抵製,也受到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國家的強烈反對,為此,聯合國大會在1999年12月1日,以80標讚成、4標反對、68標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維護和遵守反彈道導彈條約”的決議,要求美國放棄建立NMD係統的計劃。此外,研製和部署NMD係統耗資巨大,最新的估計認為可能還需500億美元。
當然,部署NMD係統的決定權掌握在美國政府手裏。如果美國政府不顧全世界的反對,一意孤行,決定部署NMD係統,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斷送一切已經達成的削減戰略武器的協議,導致新的軍備競賽,使世界重新回到冷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