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武器

電磁武器也稱為電磁波武器,是根據電磁波在空間磁場中的變化而研製的。該武器威力巨大,其輻射會對人體造成損傷,特別是會破壞電子設備。

具體分類

根據電磁波長,電磁武器分為5類:低頻和極低頻武器、射頻武器、超高頻(或微波,簡稱MO)武器、光頻武器和粒子武器。低頻和極低頻武器威力較小。它不會摧毀人的細胞而傷害人的性命,但仍不失為一種令人生畏的武器。它的射線能夠改變人的新陳代謝過程,特別是幹擾甲狀腺的功能,從而使人的反應速度降低,記憶力減退,動作變得笨拙。射線的頻率越高,其威力就越大。

電磁波武器通常主要是指射頻段的武器。由於電磁波武器發射的是電磁波,它具有發射速度快(30萬千米/秒,而導彈最快的飛行速度也超不過3萬千米/小時)、全天候能力強、穿透性好等獨特的優點,正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目前正在研製的電磁波武器有微波波束武器和電磁脈衝武器(又稱微波炸彈或電磁脈衝彈)兩類。

殺傷原理

微波波束武器是指利用定向輻射的高功率微波波束來殺傷破壞目標的一類武器。由於這類武器的技術複雜,目前還沒達到實用階段。

微波波束武器可攻擊的目標非常之多,可以殺傷人員,可以攻擊任何裝備了現代化電子設備的武器係統,特別是能夠攻擊隱身武器裝備。對人員的殺傷,其殺傷機理分為“非熱效應”和“熱效應”兩類。非熱效應是指當微波照射強度低時,使導彈和雷達的操縱人員、飛機駕駛員以及炮手、坦克手等的生理功能紊亂(如煩躁、頭痛、記憶力減退、神經錯亂以及心髒功能衰竭等),導致武器係統失靈。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曾多次抗議蘇聯用微波照射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使其工作人員的健康受到損害。熱效應是指在高功率微波照射下,人的皮膚灼熱,眼白內障,皮膚內部組織嚴重燒傷和致死等。

蘇聯的研究人員曾把山羊當作“活靶”,進行強微波照射試驗,結果1公裏以內的山羊頃刻間“飲彈身亡”,2公裏以內的山羊頃刻喪失活動功能而癱瘓倒地。

對各種武器係統的破壞,主要是破壞武器係統中的電子設備,使其喪失作戰效能。當微波功率較小時,可以幹擾相應頻段的雷達、通信、導航設備的正常工作;功率稍大時,可使探測係統、C4I係統和武器係統設備中的電子元器件失效或燒毀;功率較大時,微波輻射形成的瞬變電磁場可使金屬表麵產生感應電流,通過天線、導線、電纜和各種開口或縫隙耦合到衛星、導彈、飛機、艦艇、坦克、裝甲車輛等內部,破壞各種敏感元件,如傳感器和電子元器件,使元器件產生狀態反轉、擊穿,出現誤碼、記憶信息抹掉等;功率極高時,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使目標受高熱而破壞,甚至能夠提前引爆導彈中的戰鬥部或炸藥。

對隱身武器裝備的攻擊,主要是由於隱身武器為了減少對雷達波的反射,采用了能夠吸收雷達波的材料,另外還在裝備表麵塗有能夠吸收雷達波的塗料,使之達到隱身的目的,但遇到強度比雷達波高出幾個數量級的微波波束武器,情況就大不一樣了。輕者瞬間被加熱,導致機毀人亡;重者會立即化為一縷青煙。而現有的普通武器裝備主要由金屬材料構成,它們對微波能量吸收較少,故微波波束武器摧毀隱身武器要比摧毀普通武器容易得多。所以說微波武器一旦投入戰場,必將成為各種隱身武器裝備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