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AT-7/AT-13反坦克導彈(1 / 1)

俄羅斯AT-7/AT-13反坦克導彈

“混血兒”-M反坦克導彈是“混血兒”便攜式反坦克導彈的改進型,生產商為俄羅斯KBP圖拉儀器儀表設計局。“混血兒”又名“薩克斯”,北約編號AT-7。AT-7“混血兒”是種輕型反坦克導彈係統,可用來強化基層部隊的反坦克能力。1979年出世的“混血兒”稱“混血兒”-1,編號AT-7a,使用射程較短的9Mll5型導彈。1990年推出的AT-7b“混血兒”-2改用尺寸較大、重13公斤的9Ml31型導彈,增加了有效射程。

1992年,俄KBP公司在“混血兒”-2基礎上研發出適於城市作戰的AT-13“混血兒”-M便攜式反坦克導彈係統,1996年又根據車臣城市戰的經驗教訓對它進行了再改進。它被士兵稱作“袖珍大炮”。“混血兒”-M的最大特色是更好地適應城市作戰需要,方便街巷快速運動攜帶,攻擊裝甲目標擊毀率高,具有多用途使用特點,成本低且利於大量生產裝備。

“混血兒”-M反坦克導彈係統由發射裝置和筒裝導彈構成。新型9Pl51M型發射架配備有性能較先進的觀瞄係統和電子控製設備。主要改進項目還有火箭發動機功率增大,使射程從1公裏增大到15公裏;戰鬥部口徑增大到130毫米,采用串聯戰鬥部和燃料空氣戰鬥部;增加了帶有冷卻係統的熱成像夜視儀。“混血兒”-M采用半自動指令瞄準線製導,作戰反應時間8~10秒。

“混血兒”-M的攻擊力來自兩種戰鬥部。一種是對付爆炸式反應裝甲的改進型9M131導彈。在80~1500米的有效射程內,它采用重46公斤的串聯空心裝藥,可對付爆炸式反應裝甲,在清除反應裝甲後還能侵徹800毫米~1米厚的主裝甲。因此,“梅卡瓦”的多層裝甲防護難以抵禦“混血兒”-M的持續攻擊。而射手近距離突然攻擊,又使坦克車上的告警係統來不及反應。另一種是用於對付掩體及有生力量的雲爆彈,采用燃料空氣炸藥戰鬥部,可對付掩體目標、輕型裝甲目標和有生力量。它增加了“混血兒”-M的使用價值。

為了降低成本,減輕重量,“混血兒”-M簡化了控製裝置,成為一種體積小、重量輕的便攜式多用途武器。它可由3人小組攜帶。除單兵武器外,小組能攜帶5枚導彈。它可從狹小密閉的空間,如在樓房居室、工廠車間、機動車車廂或其他狹小掩蔽地發射。射手可在行進中迅速進入戰鬥狀態。目標出現時,射手可接近目標選定最佳射擊距離,或抵肩部或抵地麵發射“混血兒”-M反坦克導彈,然後迅速撤離。“混血兒”-M在黎巴嫩南部創下的戰績已在世界反坦克導彈發展史上寫上了閃亮的一頁,它對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發展都提出了新的課題。

型號:AT-7(蘇聯編號9K115),綽號:“薩克斯”號,總長:074米,直徑:0094米,翼展:03米,總重量:63千克,飛行時間:62秒,最大速度:180米/秒,最大射程:40~1000米,發射方式:地麵架設發射,命中精度:90%,破甲威力:460毫米,戰鬥部型號:破甲戰鬥部,戰鬥部重量:2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