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
中國人誰不想中國真偉大啊!其實稱人偉大,就是不懂之意。以前有黑人進去聽教師講道,人家問他意見如何,他說“偉大啊”。人家問他怎樣偉大,他說“一個字也聽不懂”。不懂時就偉大,而同時偉大就是不可懂。試想想他的國度曾經有五千年曆史,希臘羅馬早已亡了,而他巍然獲存。他所代表的中國,雖然有點昏沉老耄,國勢不振,但是他有綿長的曆史,有古遠的文化,有一種處世的人生哲學,有文學,美術,書畫,建築足以西方媲美。別人的種族,經過幾百年文明,總是腐化,中國的民族還能把河南猶太民族吸引同化。這是西洋民族所未有的事。中國的曆史比他國有更長的不斷的經過,中國的文化也比他國能夠傳遍較大的領域。據實用主義的標準講,他在優勝劣敗的戰場上是勝利者,所以這文化,雖然有許多弱點,也有競存的效果。所以你越想越不懂,而因為不懂,所以你越想中國越偉大起來了。
中國雖有此南北之分,與外族對立而言,中國民族尚不失為有共同的特殊個性。這個國民性之來由,有的由於民種,有的由於文化,有的是由於經濟環境得來的。中國民族也有優點,也有劣處,若儉樸,若愛自然,若勤儉,若幽默,好的且不談,談其壞的。為國與為人一樣,當就壞處著想,勿專談己長,才能振作。有人要談民族文學也可以,但是誇張輕狂,不自檢省,終必滅亡。最要緊是研究我們的弱點何在,及其弱點之來源。
忍耐,和平,本來也是美德之一。但是過猶不及;在中國忍辱含垢,唾麵自幹已變成君子之德。這忍耐之德也就成為國民之專長。所以西人來華傳教,別的猶可,若是白種人要教黃種人忍耐和平無抵抗,這簡直是太不自量而發熱昏了。在中國,逆來順受已成為至理名言,弱肉強食,也幾乎等於天理。貧民遭人欺負,也叫忍耐,四川人民預繳三十年課稅,結果還是忍耐。因此忍耐乃成為東亞文明之特征。然而越“安排吃苦”越有苦可吃。若如中國百姓不肯這樣地吃苦,也就沒有這麼許多苦吃。所以在中國貪官剝削小百姓,如大魚吃小魚,可以張開嘴等小魚自己遊進去,不但毫不費力,而且甚合天理。俄國有個寓言,說一日有小魚反對大魚的殲滅同類,就對大魚反抗,說“你為什麼吃我?”大魚說:“那麼,請你試試看。我讓你吃,你吃得下去麼?”這大魚的觀點就是中國人的哲學,叫做守己安分。小魚退避大魚謂之“守己”,退避不及遊入大魚腹中謂之“安分”。這也是吳稚暉先生所謂“相安為國”,你忍我,我忍你,國家就太平無事了。
這種忍耐的態度,我想是由大家庭生活學來的。一人要忍耐,必先把脾氣煉好,脾氣好就忍耐下去。中國的大家庭生活,天賦給我們練習忍耐的機會,因為在大家庭中,子忍其父,弟忍其兄,妹忍其姊,侄忍叔,婦忍姑,妯娌忍其妯娌,自然成為五代同堂團圓局麵。這種日常生活磨練影響之大,是不可忽略的。這並不是我造謠。以前張公藝九代同堂,唐高宗到他家問何訣。張公藝隻請紙連寫一百個“忍”字。這是張公藝的幽默,是對大家庭製度最深刻的批評。後人不察,反拿百忍當傳家寶訓。自然這也有道理。其原因是人口太多,聚在一起,若不相容,就無處翻身,在家在國,同一道理。能這樣相忍為家者,自然也能相安為國。
所以要中國人民變散慢為團結,化消極為積極,必先改此明哲保身的態度,而要改明哲保身的態度,非幾句空言所能濟事,必改造使人不得不明哲保身的社會環境,就是給中國人民以公道法律的保障,使人人在法律範圍之內,可以各開其口,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誌。不但掃雪,並且管霜。換句話說,要中國人不象一盤散沙,根本要著,在給與憲法人權之保障。但是今日能注意到這一點道理,真正參悟這人權保障與我們處世態度互相關係的人,真寥如晨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