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三夫子祠(輝縣)
老屋三間,坐攬煙雲成小隱
清泉百脈,好從濂洛溯真源
袁世凱
師弟淵源,在太極圖先天一畫
山川清澈,與安樂窩老友同遊
三賢祠(開封)
一覽極蒼茫,舊苑高台同萬古
兩間容嘯傲,青天明月此三人
麟慶
太昊祠(淮陽)
後天地而生,朱圉猶堪尋聖跡
立帝王之極,白雲常此護靈宮
麥祥
北宋名賢祠(開封)
萬古斯文齊岣嶁
十年種木長風煙
集句
中天河嶽英靈在
南紀風雲拱揖來
兀魯特桂霖
故國依然喬木在
幾人不為看花來
祀宋賢良,次第謹依言行錄
與人家國,雕疏無若靖康年
兀魯特桂霖
黨人籍毀,艮嶽峰傾,問何處有東都遺跡
遼夏聲馳,崧邙秀萃,惟諸公與北鬥爭光
長祿
瓣香奉南豐,更羅有宋名賢,為後來矜式
斯文高北鬥,合舉遊梁諸子,傳異代風流
許振禕
幹國仗英髦,是講學,是天資,九朝中名世挺生,性道事功皆不朽
得人關氣運,為昭勖,為端禮,幹載下授書考古,陰陽消長此堪知
幹難桂霖
包公祠(開封)
理冤獄關節不通,自是閻羅氣象
賑災黎慈悲無量,依然菩薩心腸
呂洞賓祠(汲縣)
杯前三尺青蛇,仙會恍遊蓬島路
笛外一聲黃鶴,我來猶記洞庭秋
陶澍
呂祖祠(浚縣)
縱遊群玉府
高俯大伾山
飛行碧落劍三尺
醉聽瓊台簫數聲
白鶴飛來天外影
丹丘宛立水中央
唐進士,清父母,同有仙風道骨
大伾山,衛源水,何殊海市蜃樓
邯鄲道上,黃鶴樓頭,一劍西風留幻跡
衛水橋邊,浮丘林表,三山海路無塵寰
阿勒景阿
黃河東去,衛水南來,兩派分流,昏墊千秋存禹跡
嵩嶽西橫,太行北矗,三峰遙峙,登臨四顧豁吟眸
吳士湘
許慎祠(偃城)
說文藏古意
解字著新經
張紹文
訓詁傳經千秋業
說文解字萬世師
唐棣華
鞠躬下拜宗師墓
執管敬書祭酒碑
五經無雙,通神蒼聖
三行遺跡,應冠儒林
王蘧常
博覽經書,溯字源求古
慎研物象,詮文義迪今
周濟人
家傳十四篇書,合三蒼為一
律試九千字學,通五經無雙
金岱峰
考文字之本源,存古留真,誠乃儒林楷式
標詁訓之旨趣,探微索引,允推漢學宗師
周祖謨
醫聖祠(南陽)
勤求古訓
博采眾方
沈濟蒼
天機清曠長生海
心地光明不夜燈
聖謨洋洋,醫者意也
佳城鬱鬱,祠以祀之
濮賢慈
辨六經,辨八綱,心小膽大
反權豪,反名利,智圓行方
醫國醫民,勳澤千秋溯東漢
聖功聖德,馨香百世重南陽
張煥然
勤求古訓,辨證論治,撰述醫書傳後
博采眾方,攻陽補陰,根除病患逸前
周濟人
勤求古訓,探素索靈,創辨證論治之基礎
博采眾方,闡幽發微,立六經傳變之準繩
感往昔淪喪,勤求博采著傷寒,功貫古今垂千世
痛橫夭莫救,辨證論治分六經,澤被中外惠萬民
楊再興祠(臨潁)
義憤催軍師,曾掃敵氛經百戰
英風餘潁水,猶存孤塚峙千秋
邵雍祠(輝縣)
手探月穴
足浪天根
卷舒千古興亡事
出入幾重雲水山
尚欲乘長風破萬裏浪
不妨處南海弄明月珠
理教演蘇門,高節真同清白水
春陽回黍穀,舉世皆登安樂窩
精義入神,著皇極經世六十卷
同聲相應,有夏峰繼軌五百年
康曾定
河出圖,洛出書,觀象玩占,明乎理亦達乎數
冬不爐,夏不扇,覃思刻勵,經其地如見其人
康曾定
邵雍祠(洛陽)
托唐虞之際,為天民外王內聖
卜河洛之間,作地主坐嘯行歌
張漢
邵雍祠(偃師)
榮辱不計,康節情操
來去勿留,先生高風
武侯祠(南陽)
八千餘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顧槐
龍去崇朝作霖雨
我來高臥想羲皇
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隊出郊坰
顧嘉蘅集杜甫詩
梁父吟成高士誌
出師表見老臣心
旨尋六家,業窺五際
內學七緯,旁通三徵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幾
能使山川增色,陋室何妨
單家駒
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
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胡耀邦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顧嘉蘅
器宇潛藏,抱膝長吟田父樂
經綸躍展,鞠躬盡瘁老臣心
德深於眾,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於世,聲震寰宇,日月經天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許也
數語備當時事,將軍豈有意乎
縱論三分天下,審勢通策佐先主
長懷一統江山,輔國連治啟後人
地無論宛襄,有諸葛廬自堪千古
統並存吳魏,讀隆中對早定三分
燒博望,平南蠻,出祁山,功垂宇宙
拚司馬,罵王朗,氣周瑜,名振古今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趙藩
將相本全才,陳壽何人,也評論先生長短
帝王誰正統,文公特筆,為表明當日孤忠
巾扇任逍遙,試看抱膝長吟,高臥尚留名士隱
井廬空眷念,可惜鞠躬盡瘁,歸耕未慰老臣心
心懸八陣圖,初對策,再出師,共仰神明傳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