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代話劇4(1 / 3)

三、四十年代話劇4

(1)作者生平

阿英(1900—1977),現、當代話劇作家、電影劇作家、文學家。原名錢德富,阿英、錢杏邨魏如晦、錢謙吾都是筆名。安徽蕪湖人。1918年中學畢業後,做過郵務員、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思潮的吸引下,積極參與進步的社會活動,參加過蔣光慈等人在蕪湖組織的無政府主義團體安社。“五卅”運動中成長為蕪湖的社會活動家,並接受馬克思主義影響,於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後與蔣光慈等組織文學團體“太陽社”,提倡無產階級文學,是30年代“左聯”的領導人之一,對“左翼電影”有重要影響。1932年化名張鳳吾,同夏衍、鄭伯奇、洪深、鄭正秋等人一起進入電影界,任明星影片公司編劇顧問,並組成黨的電影阿英小組,最早開始了無產階級對電影事業的領導。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促進中國新興文藝的發展,發表過大量的倡揚革命文學的理論批評文章,是左翼文藝的拓荒者和忠誠戰士。當國內外形勢發生變化,團結抗戰的愛國運動席卷全國時,奮然而起,堅決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參與發起組織了規模空前的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並擔任該會機關報《救亡日報》的主編,編選了《一九三六年中國最佳獨幕劇集》。在“孤島”的特殊環境下,創作了《碧血花》、《海國英雄》和《楊娥傳》等“南明史劇”轟動“孤島”劇壇,確立了中國話劇創作上的曆史地位。建國後,曾擔任過一些文化單位的領導工作。1977年6月17日病逝於北京。

阿英前期的話劇都取材現實生活,表現青年的強烈的反抗情緒,揭露反動統治的黑暗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後期的話劇通過曆史劇作歌頌愛國精神,宣揚民族大義,以一係列感人的民族英雄激勵民眾的抗日鬥誌。

阿英是一位有獨特風格的曆史劇作家。他是曆史學家,不僅注重曆史劇的時代精神與現實意義,而且強調嚴謹的寫實性。他的劇作大都以曆史真實為基礎,按照曆史人物的自身規律展開戲劇故事。他善於把握主人公一生鬥爭中的幾個轉折點,用粗線條方法結構情節,組織戲劇衝突,從曆史事件的時代客觀性和具體性中,通過大起大落的劇情轉折,完成對曆史人物的規定性和真實性的刻畫。他的曆史劇的主人公大多是悲劇英雄,如鄭成功、李闖王,他們為民族的解放而鬥爭的精神啟發人們奮勇前進,他們艱苦的鬥爭與自我犧牲精神震撼人心。阿英從這些曆史人物的悲壯鬥爭中挖掘出足以啟迪當代人的時代精神,從曆史的具體性中體現出鮮明的現實針對性。這些曆史劇作展示了阿英作為一個劇作家、曆史學家和革命者的心靈。阿英的曆史劇借鑒了古典戲曲的表現方法,如亮相、幕間戲等,劇作語言追求一種熔話劇對白與京劇道白於一爐的風格,是在話劇民族化、大眾化方麵的有益嚐試。

主要作品有《春風秋雨》、《群鶯亂飛》、《五姊妹》、《不夜城》、《碧血花》(又名《葛嫩娘》)、《海國英雄》(又名《鄭成功》)、《楊娥傳》、《李闖王》。

(2)作品分析

五幕曆史劇。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寧武關營地。顧君恩見吳老海打投降的方桂生忙攔住他,詢問寧武關的戰事,方桂生興奮地說他們一定會打下北京。李岩和顧君恩談論戰爭,說他並不擔心寧武關一戰,而是擔心拿下北京後大家會驕傲自滿,貪汙腐化。花鼓女唱花鼓戲《迎闖王》,李闖王聽到了誇她唱得好。李闖王誇李岩起草的討明檄文寫得很好,讓他補充揭露他們賣國的事實。李闖王見寧武關久攻不下想回師陝西,聽到戰鼓聲起,急忙走了。李岩也擔心這一戰相持不下讓崇禎皇帝得到喘息機會,破壞攻占北京的大計。不久探子報告說戰鬥勝利了,李闖王很高興,見李岩、宋獻策和李牟齊聲道福,說這是你們各們將領和全體同胞的英雄偉略和奮勇殺敵!這時劉宗敏和牛金星前來複命,說守將周遇吉夫婦被打死,李岩和宋獻策都不滿。這時官兵不斷歡呼“李闖王萬歲!”李闖王深受感動,決定趁大同,宣府,居庸關總兵投降時機直搗北京。李岩建議開拔前嚴肅軍紀,顧君恩也說要更多利用政事力量讓敵人自己瓦解,李闖王很讚成,然後調兵遣將直取北京。

崇禎眼見北京城就要攻破,想殺長平公主,但見她昏倒便沒殺她。李闖王進宮救起長平公主,並派人搜查崇禎。李闖王看到富麗堂皇的武英殿很得意,又聽說宋獻策所占之卦是“十八子,主神器”,知道要做皇帝更加高興。他看到士兵在宮中搶劫,命人把他拖出去斬首。牛金星建議李闖王學習皇帝氣派,李闖王不以為然,說他是馬上天子,還得弄他的鋼鞭。羅虎報告抓到永王和定王,李闖王要求他不要為難他們。羅虎看到漂亮的宮女費貞娥便上前調戲,見吳老海攔阻,拔劍要殺他。李岩聽說後,慨歎軍紀太壞。聽說李闖王要做皇帝,李岩擔憂闖王失去民心。李闖王詢問如何處置吳三桂,李岩建議以高官加封安撫他,還建議嚴肅軍紀,李闖王要求牛金星嚴查,牛金星對李岩不滿。李岩建議官兵不得強住民房,牛金星和劉宗敏都反對。李岩見李闖王也讚同他們二人意見,隻好沉默。牛金星和劉宗敏建議闖王登基,李岩反對,說局勢還未安定,李闖王則說他自有主張,牛金星和劉宗敏不由冷笑。李闖王聽說劉宗敏搶走陳圓圓,責備他說你這麼一來可誤了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