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教育科研評價概述(1 / 3)

隨著教育科研事業的縱深發展,教育科研評價的價值和作用日益得以發掘,不僅受到教育理論界的高度重視,而且也受到教育實踐界的廣泛關注。正如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所言:“過去和現在我都相信評估對於教育是最有力的手段。”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諸如此類的問題:什麼是教育科研評價?它研究的主要範疇有哪些?目前研究的現狀如何?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評價實施的過程與原則怎樣?評價的標準與方法是什麼?評價的信度與效度何以測定?等等。對上述問題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是本書的主要任務。本章從分析教育科研評價的內涵入手,著重探討了教育科研評價研究的現狀與意義、範疇與思路等問題。

第一節教育科研評價的內涵

一、教育科研評價的內涵

目前,學術界對教育科研評價的認識仍意見紛呈,見仁見智。有人認為,教育科研評價是教育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簡稱,是指依據一定的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實驗和研究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具有論證性、形成性、因果性以及複雜性等特點。也有人認為,教育科研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分支,是指評價者依據一定的理論與方法對教育科研成果進行綜合評判,並提出指導性建議的一係列價值評判過程,包括評價者、評價對象以及評價過程等要素。還有人認為,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評價是指借用現代可行的評價手段,對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

我們認為,教育科研評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科研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一個分支學科,是借助行動研究和現代教育評價手段,對教育科研課題的申報、實施、投入、產出、成果以及成果推廣、應用等環節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它具有以下特點:①過程性。即教育科研評價是對教育科研整個過程的評價,需進行課題申報評審、開題評價、中期評價、結題評價以及成果推廣應用評價等。②發展性。即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廣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及課題研究方案的不斷修正和完善。③反思性。即它需要不斷地進行總結、反思和信息反饋,以促進和完善研究工作和評價工作本身。④綜合性。主要表現在:a.教育科研評價所遵循的原則具有多樣性,是主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創新性原則的統一。b.教育科研評價的內容涉及教育科研的各個要素如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與申報、課題實施方案的製訂與實施、課題實施的過程與方法、科研成果的推廣與應用等。c.教育科研評價的類型豐富多彩,按評價主體分,有研究者自評、小組評價、專家評價;按評價性質分,有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按評價方法分,有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按評價實施時間分,有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按評價內容分,有單項評價、多項評價;按評價手段分,有定性評價、定量評價、靜態評價、動態評價等,並且以上評價類型既可分別使用,也可綜合運用。

狹義的教育科研評價是指教育科研成果評價。有人認為,教育科研成果評價是對教育研究成果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①評價教育科研成果,是使社會認識、承認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種必要的途徑,也是推廣教育研究成果的前提;②評價教育研究成果是溝通教育研究信息的主要渠道;③正確評價教育研究成果,有利於進一步調動教育研究人員的積極性。也有人認為,教育科研成果評價是指從科學性、創新性和應用價值等方麵,對所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進行客觀分析、研究和論證,得出對成果的總體評價的結論,包括研究成果的水平和價值等。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環節:①選定評價形式。對教育科研成果進行評價的主要形式有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種,實踐驗證也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教育科研成果的形成性評價,是對研究各階段運行過程進行的評價活動,包括對準備、實施、形成成果的各環節的評價。這種評價有助於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質量。教育科研成果的總結性評價,主要是對研究獲得的成果的理論價值、實踐價值進行整體的、全麵的評價。對於有些應用層次上的研究成果,還可以用實踐驗證的方式進行評價。實踐檢驗的基本方式有:一是重複前一段研究,即變更研究對象,看是否取得同樣的結果;二是把初步形成的理論應用於其他同類教育事件,再觀察或測定其效果;三是按照比較嚴密的程序組織實驗,來測定某一設想、初步結論的效果。②實施成果評價。實施成果評價要根據研究成果層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如對基礎研究層次成果的評價,應以理論價值為主進行評價。③改進完善成果。根據評價的結果,對成果進行改進、完善,提高科研成果的質量和水平。我們認為,所謂教育科研成果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規定的程序對教育科研成果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的內涵:①教育科研成果評價是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的一種認識過程和實踐過程。②教育科研成果評價應遵循社會公認的價值標準。一般而言,教育科研成果評價的標準主要有二,即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③教育科研成果評價是一種有目的、有程序、有規律的價值評判活動。④教育科研成果評價需運用科學的方法。所謂“科學方法”,是指認識自然或獲得科學知識的程序或過程。有學者認為,科學方法種類繁多,既有適合科學各個部門的普適方法,各門科學也有各自的特殊方法,甚至還有一些專門性的技巧。但從總體上看,科學方法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經驗方法(包括觀察、測量、實驗等方法)、理性方法(包括邏輯、數學、統計等方法)和臻美方法(包括直覺、對稱、類比等方法)。具有以下三個方麵的特點:一是科學方法是多元的。它既包括較為有序的經驗方法和理性方法,也包括不很有序或很不有序的臻美方法,它甚至對無序的猜測、想象、靈感、頓悟、幻想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亦持寬容或歡迎態度。二是科學方法是創新的。一般來說,偉大的科學發現都沒有固有的程式和現成的方法可循,科學大師往往能在已有的方法中保持必要的張力,或伴隨著創造出新的方法。三是科學方法是開放的。它向各種理性的方法和非理性的方法敞開著大門(如係統方法、計算機模擬方法、擬人化方法等)。可見,科學方法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人們在教育科研成果評價中所運用的方法,如文獻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比較法和統計法等,均具有科學方法的性質。

本研究主要就狹義的教育科研評價展開討論,因而必須首先弄清楚教育科研成果的本質,下麵將就此問題作簡要分析。

二、教育科研成果的本質

對於教育科研成果本質的認識,學術界仍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教育科研成果是針對某種教育現象、某一教育課題或某種教育理論進行調查研究、實驗或論證後得出的新的教育觀點、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或新的教育理論。它以知識產品的形式表現出來,應該具備下列基本要求:①研究的對象必須是教育問題;②研究的成果必須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研究而獲得的;③對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④對我國教育科學的發展有一定學術意義。可以劃分為基礎理論成果、應用研究成果和開發研究成果三種類型,具有論文、研究報告、應用模型、谘詢報告、建議、方案、規劃等多種形式。有人認為,教育科研成果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采用科學研究的方法,經過腦力勞動即智力加工而產生出來的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社會價值或經濟效益的,並經過同行認定的增值知識。從本質上說,教育科研成果同科技成果一樣也具有生產力性質,但它隻是潛在的生產力。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教育科研成果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依據課題研究的級別劃分,有國家級、部(委)級、省市級、區縣級和學校級;依據成果表述的形式劃分,有論文、專著、實驗報告、調查報告、谘詢報告等;依據課題研究的性質劃分,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發展(開發)研究。還有人認為,教育科研成果是具有一定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的創造性的科研成果。它必須同時滿足以下5個條件:①是通過教育科學研究後取得的;②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③有一定的創造性;④有一定的表現形式;⑤經過正式評審(實踐考核、技術鑒定或學術評議),對上述5條能作出肯定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