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海森堡獲得了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助學金,到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進修。他的導師是丹麥著名的物理學家玻爾。這使海森堡在學術上又大大地向前邁進了一步。當時正是原子物理學迅速發展的時期,海森堡在長期考察和反複論證的基礎上,發表了著名論文《量子論中運動學和力學的形象化內容》,第一次提出了“測不準”原理,對闡明量子力學的物理內容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因此於1932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神經生理學科的“牛頓”謝靈頓
謝靈頓(1857—1952),英國神經生理學家。由於在神經元功能研究方麵的傑出貢獻,獲得了1932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謝靈頓生於英國倫敦。他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給羅斯醫生。這個新的家庭喜好收藏名畫、書籍和地質標本,是藝術家和學者經常聚會的地方。謝靈頓受到家庭的影響,從小興趣廣泛,多才多藝,而且有些多愁善感,富有同情心。
謝靈頓中學畢業時,家境每況愈下,為了讓兩個弟弟先上大學,他服從了繼父的安排,到倫敦聖托馬斯醫校學習。在這期間,他博覽群書,尤其是著名生理學家米勒的《生理學要素》等著作,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開始設計自己的將來。
他在劍橋大學凱尤斯學院攻讀生理學期間,不僅專業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喜愛讀詩、寫詩和寫文章。體育活動也是他的愛好,他喜歡打橄欖球、劃船、溜冰、滑雪及跳傘。他被公認為是學校裏出類拔萃的學生。老師對他的評價是:他的興趣愛好和知識結構,使他的思維非常活躍,思路非常開闊,思想非常豐富。
謝靈頓去歐洲大陸深造。在戈爾茨、魏爾肖和科赫等著名學者的指導下,他在生理學、形態學、組織學和病理學等方麵受到了紮實的訓練。謝靈頓有強烈的求知欲,在解決疑點時,他不怕險阻,迎難而上。聽說西班牙的一位醫生發明了一種疫苗,可以治療當時肆虐歐洲的霍亂,他毅然與導師一起冒險去西班牙考察。他們受到了西班牙軍隊的非難,交了錢才允許進入疫區。在疫區,他們受到暴民圍攻,石子不時地在頭頂呼嘯,直到英國領事出麵才給他們解了圍。為了攻克難題,後來他又獨自去意大利疫區考察亞洲型霍亂,更是曆經磨難,在理論和實際方麵,學到了許多學校所學不到的知識,也為他日後的提高和發揮奠定了基礎,並創造了優越的發展條件。
1887年,謝靈頓被任命為倫敦聖托馬斯醫學院生理學講師,從此開始了他的教學和研究事業。1906年出版了他的著作《神經係統的整合作用》。這一著作在生理學上的地位,相當於牛頓定律在物理學上的地位,經過後人的反複實驗和長期實踐證明,謝靈頓的理論成為神經生理學的經典。
博學多才的科學家薛定諤
薛定諤(1887—1961),奧地利物理學家。因創立波動力學,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獲得193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薛定諤出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受過良好教育的父親繼承了家族的油氈工廠。父親注意誘導和開發薛定諤的智力,願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培養他對大自然的廣泛興趣。
薛定諤1l歲時,進入維也納高等專科學校所屬預科學校。薛定諤的天賦和學習能力很快在學校中表現出來。他喜歡數學和物理,討厭死記硬背那些人物傳記中的年代和曆史事件等。薛定諤在學校裏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因為他知識廣泛,老師的提問他都能回答。他不是那種花上大量課餘時間悶頭苦學的人,他能立即抓住老師講解的關鍵,馬上做出習題,不用等到回家去進一步求解。他把大量富裕的時間用來學習他喜歡的英語、希臘語和拉丁語。
他對古希臘哲學非常感興趣,班裏有一本《希臘研究備忘錄》的筆記本,在上麵,薛定諤簡要記敘了希臘哲學從米利都的泰利斯到柏拉圖的發展。薛定諤興趣廣泛,多才多藝。除了參加體育活動,他還醉心於戲劇演出,看戲入迷,是城市劇院的常客和忠實觀眾。他對文學的愛好不僅表現在喜歡閱讀,而且還自己動手創作。他於1949年出版過一本個人詩集。他還把古希臘詩人荷馬的著名史詩譯成英文,或把法國古普羅旺斯的詩歌譯成德文作為休息和消遣。他在演講中能根據不同國籍的聽眾用德、英、法、西4種不同語言來表達。
由於他的博學多才,因此在研究中他能高屋建瓴地將深奧的問題分析透徹,能將複雜的現象解剖得簡單明了。也許正因為他的知識豐富,所以做起學問來顯得並不吃力,甚至還能有大量的精力輕鬆地涉及其他領域。1944年,薛定諤把他的科普講座稿整理成一本小冊子《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學觀》。書中,他預言生命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正麵臨著重大的突破,生命科學的研究將深入到分子的水平。這本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一大批年輕人被吸引到生命科學的學習與研究之中。這本書因此被稱為“給生物學界以革命的契機”。
他完整地構造起量子力學中的波動力學體係,並在統計力學、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統一場論等幾乎所有當代理論物理學前沿都頗有造詣,甚至在生物學、生理學和氣象學方麵他也產生過重要影響。同時薛定諤又是一位哲人科學家,他撰寫了許多哲學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