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晏幾道的“四癡”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詞人。曾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他是晏殊的第七個兒子。其時,晏氏已家道中落,所謂“貴人暮子,落拓一生”,其晚年生活尤為貧困。他的詞與其父齊名,有“二晏”之稱。詞工於言情,多佳句,如“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等。
晏幾道人品高潔,為時人所稱道。黃庭堅說他有“四癡”:“仕途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一作新進士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而麵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癡也。”
正由於這一片癡情,所以他的詞抒發了自己生活中真正的哀愁,感情是真摯動人的。斷腸人遠,傷心事多,馮煦稱他為“古之傷心人”。不媚權貴
晏幾道雖“落拓一生”,但從“不踐富貴之門”,是一位有骨氣的詞人。某年重陽節和冬至那天,宰相蔡京派人求晏幾道作詞。晏幾道無奈,隻得應命,於是填寫兩首《鷓鴣天》詞:
其一: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初過雁,已聞砧,綺羅叢裏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灩灩金。
其二:
曉日迎長歲歲同,太平蕭鼓閑歌鍾。雲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開昨夜風。羅幕翠,錦筵紅,釵頭羅勝寫宜冬。從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樽對月空。
蔡京是有名的奸相,時人視之為“六賊之首”。晏幾道的這兩首詞,雖然是蔡京求他作的,但詞中沒有一個字涉及蔡京,更沒有絲毫阿諛奉承之意。可見,人們稱頌他的人品,是不無根據的。蘇軾夢中的杜甫
杜甫有一首《八陣圖》詩: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蘇東坡對人說,他曾夢見一人,自稱是杜甫,對他說:“世人多誤解我的《八陣圖》詩,以為我是在說明先主劉備和武侯諸葛亮為給關羽複仇,遺恨不能吞滅東吳。這不是我的本意。我這首詩的意思是,吳、蜀乃唇齒之國,不應當互相圖謀。晉之所以能滅蜀,就因為蜀有吞吳之意。這才是‘遺恨失吞吳’這句詩的本意。”
蘇軾夢中的杜甫對《八陣圖》一詩的解釋,確實是很有見地的。這顯然是蘇軾平日裏對這首詩所持的看法反映到他的夢中來了,抑或是為了使他的這一觀點更有說服力,才假托於夢的。蘇軾的自責
蘇軾出任杭州時,毛滂為法曹。蘇軾不知毛滂會作詞,像對待一般部下一樣對待他。毛滂與歌女瓊芳很要好,當他任期已滿將要離開杭州時,填寫了一首《惜分飛》詞贈給瓊芳:
淚濕闌幹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斷雨殘雲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後來,蘇軾在一次接待客人的宴會上,瓊芳唱了這首詞。蘇軾詢問後才知道為原法曹毛滂所作,連連感歎道:“郡僚中有詞人而不知,實在是我的過錯。”於是寫了一封信,派人將毛滂請回,款留數日,談詩論詞,甚為歡洽。
蘇軾是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對於地位在自己之下的小有才氣的毛滂,尚能愛才如此,不能不令人感佩。夫人原來是詩人
蘇軾知守潁州時,一年春夜,堂前梅花大開,月色鮮霽。王夫人對蘇軾說:“春月色勝於秋月色;秋月令人慘淒,春月令人和悅。何不邀幾個朋友來,飲此花下。”聽了夫人的話,蘇軾十分高興地說:“我不知道夫人原來是位詩人,方才你講的這番話,真是詩的語言哪!”於是,便邀來幾位朋友,在梅花樹下飲酒賞月,並取王夫人的語意,填寫一首《減字木蘭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