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雕版印刷工藝(1 / 1)

明清雕版印刷工藝

明代雕版印刷

“東陽雕版”由木版印書盛行。適應民俗刻印仙佛像,有薑太公、趙公明、劉海戲蟾、和合二仙、鍾馗捉鬼等。分紙馬版、年畫版等類。“壽星圖”,隆慶(1567~1572)“同州摹刻三鬆筆”。粉紙彩筆刻繪結合,為南京蔣三鬆懸掛長頭。“廿四孝條屏”,明末天津楊柳青作坊刻印。

版畫插圖始自隋唐佛經印刷的繡像。隨著元代雜劇、明代小說等書籍刊刻,插圖流行。更有名畫家介人設計,大放光彩。“曆代插圖書籍有四千餘種,明刊約占一半”。流行曲本(西廂記)插圖竟有數十種。如唐寅《西廂記》插圖,陳洪綬有《西廂記》插圖。“鴛鴦綠插圖”“離騷九歌插圖”繪刻俱精,還有“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弘治間,北京派《西廂記》插圖(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京師書坊金台嶽家刊本。為上圖下文,單元長卷式。萬曆間,建安派《水滸傳評林插圖》建安餘式雙峰堂刊本。上圖下文連環畫式。金陵派《綈袍記插圖》(北京圖書館藏),金陵宮春堂刊本。圖占一頁全幅大版,模眉標題。徽派《人鏡陽秋插圖》,汪廷納環翠堂刊本。黃應祖鐫,雙頁通幅大版。蘇州派《顧仲芳詠物圖譜》(北京圖書館藏),華亭顧正誼散曲插圖。武林派《曆代明公畫譜》(上海圖書館藏),武林雙桂堂刊本。旌德劉光信刻,前圖後文。泰昌間,吳興派《牡丹亭插圖》,(北京圖書館藏),吳興氏刊本,汪文佐、劉升白刻,雙麵橫貫通版,不同流派各有版式。

清代雕版印刷

清代書籍裝幀、封麵設計、開篇繡像、文內插圖等俱全,題簽、繡像、插圖多木版印刷、文學名著多有插圖,使用廣泛,形成多種樣式和風格,尤以《紅樓夢插圖》著名。

四川錦竹曆史悠久,“老鼠嫁女”鬥方,正月廿五“填倉節”、“祭倉神”,晚不點燈,鼠嫁花貓,別有情趣。開封朱仙鎮承宋發展有“蝴蝶杯”鬥方。山西臨汾有“玉虎墜拂塵紙”橫幅。侯馬“昭君出塞”板屏,遊絲刻線秀麗古雅。襄汾“紅娘鶯鶯”燈畫。陝西鳳翔有“雙美漁歸”三才。安徽阜陽有“百花點將”小橫披,精彩簡潔明快。

蘇州桃花塢有“蓮生貴子”立三才。“姑蘇萬年橋”中堂,表現乾隆年間城市繁榮景象;墨林居士款;“小廣寒書場”鬥方,為評彈七女,紅、黃、綠、紫套印。“三笑點秋香”三才,連環畫形式。“虎牢關”走馬燈畫樣,形式巧妙適應。徐州有“滿床笏”立三才,是郭子儀慶壽故事,刻線有剪紙韻味。福建泉州、承明代發展,“福祿壽三星”鬥方,李福記畫店印,五色套版。福鼎“濟公傳”小圓光,繪製精美。湖南邵陽楚南灘有“老鼠娶親”小三才。

大批年畫廣泛流傳,木雕版潤色套印或染繪等。形成了鄉土氣息極濃厚的民族風格。每年一度遍布城鄉,是民間工藝的一大成就。

後記

《中國藝術史話》以精煉、淺顯的語言與精美的藝術圖片共同闡述我國源遠流長的藝術發展曆程,全方位展示了我國各種藝術的精華,多角度介紹了中國藝術的發展脈絡。全書文字量達300萬之巨,收錄圖片3000餘幅。按照分卷內容編排,有繪畫、書法、建築、雕塑、音樂、舞蹈、文學、戲劇、影視、工藝美術、民間藝術、藝術品收藏等24卷。

《中國藝術史話》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各大圖書館、文史研究機構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文史專家與學者提出了大量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在此一並致以誠摯的謝意,同時出版社的責任編輯也為本書的出版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並致謝。在叢書的編輯過程中,參考並引用了國內外大量的文獻資料,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未能與原作者一一聯係,在此謹表謝意的同時,也表示深深的歉意。希望作者朋友們在見書後,能及時與我們聯係,以便敬奉稿酬。

本書編委會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