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天災人禍,奉旨巡河賑災(1 / 2)

東瀶國的六月,徽南府原該是日頭炎熱,奈何天公不作美,連下了三個月大雨,導致歧河泛濫,水災肆虐。百姓不能出船打漁,不能犁田耕作;連日常的買賣,都因為水災而斷生,苦不堪言。然而,總府的官員們,害怕因災情控製不當而被重罰,避重就輕地向朝廷稟報災情。更可惡的是,他們私下勾結朝廷的大臣,侵吞賑災銀兩和物資。將黴壞了的糧食發給災民,而那些好的糧食,卻被高價出售。

如此作為,使得徽南府地一片怨聲載道,百姓們群起向總府的官員訴冤,可惜都被壓製了下來,後來幸得一名曹姓官員為人正直,將百姓的聯名上表文書越級遞給了朝廷。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文書沒有上達上書院,他就以擾亂民心的罪名被扣押在了吏部。最終,在一個獄卒的幫助他,他逃了出去,並將那封文書送到了慶王府蕭漓王爺的手上,事情才得以揭發。

皇帝知道此事後勃然大怒,下令將克扣朝廷賑災物資的官員們一律嚴加查辦,重罪著判死刑,從罪著剝去官位罰重銀。那些隻是貪得較少的官員都大呼冤枉,不過事情已定,他們也無法辯駁了。

朝廷的聖旨一下,可謂大快人心。不僅那些貪官被嚴厲地懲處,並且此次朝廷派出了素來有剛正不阿美名的三王爺,也就是蕭漓南下巡河賑災,那個曹姓的官員也借此機會晉升為徽南總府的衙長,隻待一切事情處理完畢,就能升任為當地最大的官--總府府長。

接受了聖旨的蕭漓回到慶王府後,連夜與他的左膀右臂商討去徽南的事情,書房裏燈火通明。

“王爺,皇上派你到徽南一事,你有何打算?”說話的是一個年約三十的男子。手執一把白色紙扇,墨發以簪束起,麵削長且白皙。此人喚作駱名。幼年時期,因為智謀過人,後跟隨隱士高人修為,腹中有良計萬千,被人稱作“駱先生”。

蕭漓回看了一眼駱先生,隱忍的怒意彰顯在臉上。他對駱先生的明知故們有些不快。然而,他沒有言明,隻是說:“隻怕此事不會那麼順利。”他心想,父皇此次將這巡河賑災的重任交托給他,明著是一種他,實則是在考驗他,看他是否有那份能耐,並且看他是否有那份心。多年來,幾次三番的試探和考驗,已經讓多疑的太子對自己頗有怨言,以為他這是在故意討好父皇,想要做出成績來贏取父皇的好感,為將來有機會爭奪皇位做鋪墊。而今天的這道聖旨生生地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書房裏一陣沉默。許久,程煥開口說道:“駱先生,以你對太子的了解,你覺得這次他又會出什麼樣的陰謀?”程煥年二十三,是蕭漓的好友,擔不是官場中人。他性格耿直,為人仗義,早年受過蕭漓的恩惠,為報答他的救命之恩,進了慶王府為他做事。他的武功造詣很高,能用樹枝在硬石上寫得一手好書法,因此人送稱號“書將軍”。

駱先生對程煥點了點頭,“太子早已對皇上重用王爺的事情而耿耿於懷。此番聖旨一下,太子雖然沒有表態,但是按照他以往的做事風格,必定會想方設法阻撓王爺此行重任。”

“太子皇兄實在是多疑。”蕭漓說。

“王爺,在下隻怕太子會被權勢蒙蔽了眼睛,從而做出對王爺不利的事。”駱先生說的很委婉,其實大家都知道,所謂不利的事,是指太子一直想要將王爺除去,以絕後患。這幾年來,王爺已經多次遭到殺手的襲擊,幸好都能全身而退。

“駱先生,本王明白。”蕭漓說,“太子皇兄一直對我心有忌憚。隻是我原本就無意於皇位,奈何父皇一而再再而三的誤解,使我麵臨如今的困局。”他有些感歎,“我必然不會窺視那皇位,隻是我也不會輕易讓自己為人魚肉。如若太子皇兄不肯休手,我一定會全力反駁。”

“王爺能這麼想,自然是最好了。”駱先生欣慰地說道。

接著,蕭漓對程煥說:“你去通知飛鷹閣的人,多家注意太子那邊的動靜,有任何的風吹草動我都要及時知道。還有,讓人散到徽南民間去查探一下災情,我要最真實的情況,不容一絲隱瞞。”

“是,我知道了。”程煥回答道。

隨後,他們又商討了一些事宜,之後就各自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