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經濟學:麵對超市裏收銀機前的一支支長隊,我們需要判斷哪一支隊伍速度較快,能讓我們迅速地交款走人;為了獲得理想的婚姻,我們需要在茫茫人海中千挑萬選,進行無數次的苦思冥想;在服裝市場,為了能夠以低廉的價格購得心儀的服飾,我們需要與賣方反複地討價還價;在單位進行選優時,我們需要決定投票給哪一位同事,同時使得自己不得罪任何人——要知道,在做出這種種決定時,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運用經濟學。
你也許會驚訝,經濟學竟然與我們的生活如此息息相關!
“這就是經濟學,它是研究人類一般事物的學問。”早在19世紀,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就已經為你的這個疑問做出了最好的解答。聽到這裏,你肯定還會有一絲的疑問:那麼,到底什麼是經濟學?
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茅於軾先生是這樣定義經濟學的:“通過改進資源配置,尋求社會的致富之道”。首先,經濟學是研究致富之道的,但不是個人的致富,而是社會的致富。這裏的社會可以指一個地區、國家乃至全世界。如果某種辦法可以使一個人或一部分人致富,卻要以其他人變窮為代價,這就不是經濟學的目標。除非富的量超過了窮的量,而且這種辦法可以平等地應用於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所以,經濟學必須研究社會的全局,研究得失兩個方麵。其次,經濟學不研究通過改進技術的致富,隻研究如何改進資源的配置來致富。人力、土地、資金、電力等一切資源都有多種用途,如何改進其分配使浪費減少,使人們最大限度地得到滿足,這是經濟學的任務。
其實,經濟學往大了說是“經世濟民之學”,往小了說是“經濟實惠之學”,人人都能從經濟學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寶貝。比如,它會為你解答:
房價為什麼這麼貴?會不會降?
為什麼大米又貴了,雞蛋又漲價了?為什麼通貨膨脹又來了?
大學為什麼要擴招?畢業生為什麼“一畢業就失業”?
汽車為什麼一直在降價?
人民幣為什麼一直在升值?
股市會出現長期的牛市和春天嗎?
春運的車票為什麼那麼緊張?
人們的收入差距為什麼這麼大?
老百姓看病會越來越容易嗎?會越來越便宜嗎?
……
不要以為經濟學是那些高居廟堂的經濟學家們才玩的遊戲。經濟學其實存在於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中,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在有意無意地運用經濟學原理進行選擇和取舍,企圖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
經濟學卸下了人們頭上耀眼的光環,讓人們走出虛幻的精神聖殿,走進柴米油鹽,走進利益紛爭。紅塵浮世,人間冷暖,成敗得失,背後都有一股利益暗流在湧動。這個利益不僅是物質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感情利益,更有許多潛含於日常生活中的關於人生抉擇的智慧。比如,在即將完成高中學業的時候,你需要決定是否去上大學或上什麼樣的大學;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你需要決定是繼續在國內讀研究生,還是出國留學,或者去工作;在工作之後,你需要決定如何分配你的收入,多少用於現時的消費、多少用於儲蓄,如何投資你的儲蓄,是買股票還是存在銀行……所以說,經濟學又是一門研究如何抉擇的學問。它所研究的對象,既包括政策製定者如何“經國濟世”的大謀略,也包括一家一戶怎樣打醋買鹽的小計劃。所以,無論你是鮮衣華蓋之輩,還是引車販漿之人,經濟學都與你息息相關。
如果說幾年以前,一些讀者可能還意識不到市場經濟的殘酷性和現實性,不覺得經濟學與自己的生活有什麼關係,那麼現在的情況則全然不同了,大多數人都已經意識到掌握一些市場經濟規律、了解一些經濟學知識的必要性。現在的問題是,市麵上缺少比較通俗地講解經濟學知識,能為讀者提供輕鬆的經濟學學習方法的圖書。因為一向以高深著稱的經濟學,並不是誰想學就可以學的,它生硬的術語係統、複雜的數學模型,讓即使受過普通高等教育的讀者也敬而遠之。經濟學也因此成了少數經濟學家課堂上和書齋裏的陽春白雪式的欣賞品,令大眾可望而不可即。在整個社會迫切需要經濟學知識,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急需具有經濟學知識人才的時候,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遺憾。
然而,可喜的是,本書的問世,將為讀者朋友解決這一閱讀上的難題。因為本書正是一本通俗、不用費力就可讀懂的經濟學書籍。在本書中,你可以從大量的生活案例中總結出經濟學的一般規律,學會從經濟學的視角去解讀日常生活中的疑問和難題,幫助自己去規劃更美好的人生。
當然,經濟學對生活的分析不一定總是正確,更不是唯一正確的。這不僅僅因為經濟學是一門仍處於發展中的科學,還在於我們的學識以及對生活的感受是有限的,因而,我們期待著廣大讀者朋友給予最誠摯的批評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