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永康元年冬十二月(公元167年),恒帝崩,太後竇妙遣大將軍竇武迎漢章帝玄孫,年僅十二的劉宏進京。次年正月二十入宮,次日祭告天地繼統,改號建寧,史稱漢靈帝。此時正值漢朝凶景,幹旱蝗災延年不絕,朝庭不但不加振濟反而橫征暴斂,致使百姓饑脬遍野,民不聊生。至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有巨鹿人張角自號天公將軍,裹脅流民造反,沿河八州響應,從者五十萬,中原一時板蕩。因其附擁者皆頭係黃巾,故稱黃巾之亂。噩號傳至京都洛陽,京師震蕩,靈帝召集百官議策,侍郞皇甫嵩入宮獨奏,言今天下之亂乃中涓賣官弼爵過甚,致有能者不得上位,貪贓枉法者不能守,請遣軍中宿將統軍平叛,帝準。又請開內庫並內苑禦馬以為眾將賞,帝亦準。皇甫嵩退,常侍張讓進言並州刺史董卓有勇有謀,統軍鎮壓羌人平定邊陲戰功卓著,令其帶邊軍平叛既可,並內苑禦馬,內庫存銀皆經年所蓄得之不易,請駁皇甫嵩所奏。帝不準,隻令董卓領遊擊將軍銜,統西涼軍平叛。次日帝於大殿詔令北中將盧植統軍,皇甫嵩領左中郎將,朱儁領右中郞將相助共討黃巾。並廣發詔書,詔令各州府整軍備戰,待平定之後論功行賞……

話說東漢末年,災謹連年,百姓難以維生,又兼苛政甚虎終致官逼民反。叛軍頭裹黃巾,殺官奪城,勢力急速擴張。其中有一支黃巾軍於數日前進入幽州地界,幽州牧劉焉發下榜文,在州縣各地招募義勇。

這一日涿縣縣衙所處街道斜對麵的客棧正照常營業,這是一間平平常常的客棧,占地一畝半左右,沿街的部分都由土牆隔著,內裏是個兩進的客房,裏間是賓房,外間一側為馬廊,另一側是通鋪,過了影壁,是棟兩層的酒樓。此時尚未到飯點,這店中小二正坐在臨街的桌前看著街景。這時候,從對麵來了兩人,直直就衝小店過來。小二見這二人有進店的意思,忙起身迎接,這二人順勢就坐在了那桌上,點了壺老酒,再叫了份豬耳肉,並上胡豆,催著立時上桌。

這些都是常備的,切切弄弄一次就上齊了。兩人就著酒菜互敘家世,上了菜後小二並未走遠,坐在店門另一側的桌旁偷聽。也就這時,往衙門方向來了輛獨輪板車,那人推著車一直來到店前,將板車依著店門平平放停,車上堆放的軍械衣被一目了然。那推車人是個紅臉大漢,有著將近兩米一的身高,身段極奇魁梧。

那人進了店,想尋個可看得見行李的坐位,偏巧獨那桌有人。正想要另尋個桌位時,那桌上主位上坐著的那人似乎看到他的想法,起身行禮邀請同席。這大漢也不矯情,欣然入座,小二當既給添了碗筷。

入席定,主座上這人開口說道,“我姓劉名備,乃是中山靖王之後,這位英雄如何稱呼?”

入席的這位回說:“我姓關名羽,字雲長。正要去縣衙裏投軍,又怕投了軍後行動不便,所以想在投軍前先喝碗酒再去。”

劉備聽他這一說,就把他和旁邊張飛想自己招募義勇去投省城,這關羽本就是去投軍,心存以命博官的想法,現在有了更好的這機會自然歡喜,與他二人各抒己見。

原來這劉備不但是皇室宗親,少年時還曾去京城遊學,拜於盧植門下,頗認識些豪門子弟,而這盧植正是此次征討叛軍的敵前總指揮,可謂是縣官加現管,根正苗紅得緊。而張飛則是本地的富戶,家中田產頗豐。除外還在本縣開了間肉鋪,平日裏宰些豬牛販賣些肉,到了收成時還有田地收筆糧秣,可謂財大氣粗。關羽孤身投軍,身家也就這一板車,見這兩人一個有名,一個有錢,如今有意拉他入夥自然已在心中願意,三人就在此中把未來給細細謀劃一番。

三人正歡談著,店小二提了壺酒擺上桌麵,要請三位喝酒。三人不解其意,小二對著劉備問:“閣下可是劉備?”

劉備麵露疑惑,點頭稱是。

接著他又問了關張二人的姓名。他嘴上問著,手上也沒閑著,問一人的同時就將對方盞裏的酒水潑去,重新斟上新酒。一圈行完,自顧自地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