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俄羅斯繪畫(1 / 3)

19世紀俄羅斯繪畫

俄羅斯是歐洲第一大國,但與西歐發達國家比,由於長期處於分裂和外族統治狀態,18世紀初期以前它的經濟、文化一直處於閉塞落後的狀態,直到18世紀初期彼得大帝(1672年—1725年)實行了一係列強有力的改革措施,俄國才逐斯繁榮起來。

19世紀初,隨著俄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俄國反對封建農奴製度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日益高漲,思想、文化界也空前活躍。在這個時代,美術領域得到了新的發展。19世紀上半期, 產生了一批優秀畫家,他們是勃留洛夫(1799年—1852年)、伊凡諾夫(1806年—1858年)、吉普林斯基(1782年—1836年)、特羅平寧(1776年—1857年)、菲多托夫(1815年—1852年)等。這一批畫家為19世紀俄國美術的繁榮,特別是現實主義美術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19世紀下半期的“巡回展覽畫派”,則標誌著俄國美術的一個高峰。其主要的代表畫家進入了世界著名美術家的行列。

19世紀上半期的俄羅斯繪畫藝術

19世紀上半期,俄國學院派藝術雖然力圖掌握浪漫主義的個別手法,但已經無力阻止自己的衰落。勃留洛夫(1 799年—1825年),以自己的藝術才能振興了俄國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

勃留洛夫10歲就被送入皇家美術學院幼兒班學習,有著很強的藝術基本功。1822年勃留洛夫去意大利留學。並在那裏逗留了相當長的時間。意大利的古代文藝複興大師們的藝術深刻地影響了他的繪畫藝術。

奠定勃留洛夫曆史地位的是他的光輝傑作《龐貝的末日》,這也是19世紀上半期俄羅斯畫壇著名的代表作品,這是一幅把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兩種創作手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力作。表現的是龐貝故城在狂暴自然力襲擊下而歸於毀滅的慘相。整個畫麵籠罩著火山爆發時的騰騰烈焰,但見高大的建築物奉然倒塌,精美的雕像從屋頂上墜落。死亡威脅的人們在驚慌失措中尚未忘記扶老攜幼,畫家通過這一作品揭示了舊世界在滅亡過程中給予人們的迫害,同時指出了人們應該在死亡麵前要表現出相互關心的崇高的道德品質。

勃留洛夫具有巨大的創作力,他回國以後從事過曆史畫的創作,留下了傑作《圍攻普斯可夫》:他尋求過風俗畫的創作,重要作品有《土耳其婦女》和《君士坦丁堡的甜水》等。不過,勃留洛夫的最卓越的成就還是表現在肖像畫藝術上,代表作品有《考古學家蘭奇像》、《克霄洛夫像》、《希施瑪洛娃姐妹像》和《莎瑪依洛娃像》等等。這些作品體現了勃留洛夫具有以現實主義的手法進行深入的人物個性刻畫的傑出才能。並在每一個人物形象上能多少使人體會到時代的精神。

伊凡諾夫(1806年—1858年)是受勃留洛夫影響而成長起來的畫家,他在曆史畫上做出了傑出的成就。他的巨幅創作《基督出現在人民麵前》(1837年—1857年)用了二十餘年時間,這件作品的特點是把宗教、神話題材與現實生活的聯係表達出來。

19世紀40年代以後,藝術家逐漸摒棄宗教神話的虛構形式,而去揭露他們所處社會中的時弊,產生了批判現實主義美術。

菲多托夫(1815年—1852年)是批判現實主義美術的奠基人。他短促的一生中的一半時間是在軍中服役,他接受美術教育是通過美術學院的夜校。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但非常有現實意義,如《少校求婚》、《貴族的早餐》、《年輕寡婦》等等。

19世紀下半期的俄羅斯繪畫藝術

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繪畫藝術出現了一個高峰,那就是“巡回展覽畫派”的產生。

巡回展覽畫派,簡稱巡回畫派,它的產生要追溯到1863年11月9日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發生的“14人抗議事件”,即14個非貴族出身的學生為了抗議院方規定題目進行創作,要求自由選擇題材,毅然離開了美術學院,自己組織“彼得堡自由美術家協會”。他們按用車爾尼雪夫斯基在小說《怎麼辦?》一書中所描寫的“公社”的原則生活進行創作,其中心人物就是克拉姆斯柯依(1837年—1887年)。

1870年11月2曰,以克拉姆斯柯依為代表的彼得堡的進步美術家,與莫斯科的進步美術家如彼羅夫等人,正式發起成立“巡回展覽藝術協會”,並製定了協會的章程,明確地規定了通過巡回展覽的方式,向人民群眾廣泛地傳播自己的藝術。在1870— 1923年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巡回畫派遵循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學主張,舉辦了近50次巡回展覽。畫家們站在民主主義的立場上,反映人民生活、曆史事件和我羅斯美麗的大自然。列賓、蘇裏柯夫、瓦斯涅錯夫、謝洛夫是巡回畫派的中堅力量。 克拉姆斯柯依是巡回畫派的組織者和思想領導,著名藝術評論家斯塔索夫(1824年— 1906年)是巡回畫派的有力支持者。富有的企業家和藝術收藏家特列恰柯夫為巡回畫派的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