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直話曲說——講點智慧
辦事提醒:
☆在與人交談時,切忌語言過直,因為過直的話語會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會給溝通的雙方帶來一定的隔閡。
☆“事緩則圓”、“曲則全”的智慧,雖然古老,但的確有用。
當一個人的尊嚴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很難跟你合作。所以在與人交談時,切忌語言過直,因為過直的話語會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會給溝通的雙方帶來一定的隔閡。
在人際往來的過程中,許多人常常會標榜自己是個“直腸子”,凡事有話直說。但許多時候,人與人之間言語的交流,卻常是“曲則全”,有話直說反而是最不可行的。
“有話直說”,有時候隻會讓人下不了台。不管是上對下、或是下對上,說話的時候,稍微地迂回曲折,讓聽的人有思考、斟酌的時間,反而能夠達到“事緩則圓”的皆大歡喜的結局。
說話是門藝術,懂得說話藝術的人知道,輕話不可重說,會造成分化效果的話不說,會傷人自尊的話不說。如果一定得“說清楚、講明白”,仍必須謹記,“話不可說絕”、“不說最後一句的重話”的原則,給對方留點餘地,給自己留點口德和風度。
美國著名的政治、實業、發明家富蘭克林,早年也是個“有話直說”的直腸子。然而,他發現自己這樣的行事作風,不僅常常得罪人,也使得做人、做事都窒礙難行。在朋友的諫阻,以及一番反省後,他給自己立下了個規矩,當自己的意見與他人相左的時候,不可直接地與他人衝突,或總是堅持自己才是正確的。
他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些斬釘截鐵的字眼,諸如:“一定”、“無疑”等等,而以“我相信”、“我想”、“我猜想”,或是“目前看起來是這樣”來取代。當他發現任何錯誤時,他也絕不容許自己立即享受與人對立的快感,反而會溫和地告訴對方:如果在某某情況下,他的意見可能是正確的,不過目前的狀況看來並非如此。
很快地,富蘭克林發現了這種態度改變所帶來的好處。因為,如此一來,即使他在立場、意見上與人有所對立的時候,談話仍然能夠愉快地繼續下去。也因為他提出意見的方式令人較易接受,減少了爭執,而一旦自己有錯誤的時候,也不像以往那樣覺得丟臉。同樣的,當他有時提出正確意見的時候,他人也能夠放棄自己的成見來接納、采用。
這種開始時須費力扭轉自己個性的模式,隨著時日的過去,越來越輕鬆自在。並且在之後的50年內,富蘭克林不再聽到由自己嘴邊溜出的武斷話語。他認為,他之所以能夠擔任公職,成功地成為議會的一員,讓種種的法案順利推行,實在應該歸功於早年自我訓練於自律的習慣。盡管與一般辯才無礙的人比較起來,富蘭克林偶爾用字遲疑、辭不達意,但重要的是,他總能夠持有自己的論點,並且成功地推展,讓人接納。
“事緩則圓”、“曲則全”的智慧,雖然古老,但的確有用。
當然,這種技巧的練就需要平時習慣的養成,這是一個很漫長而又艱巨的過程。在這一曆程中,隻有持之以恒,堅定自我信念,才能在改變思維、說話定勢的道路上取得最終的勝利。
■辦事關鍵點:隻有持之以恒,堅定自我信念,才能在改變思維、說話定勢的道路上取得最終的勝利。
53講策略——以退為進
辦事提醒:
☆古人曾提出過,要如流水般的抵抗。水流在壓力下被迫流入不熟悉的河道時,總是會暫時引退。等到合適的時候,再慢慢地滲透,起先是緩慢的,然後逐漸成為一股很大的衝擊力。
☆一個頑固的對手,常常就在你盡顯軟弱的態度中,毫不傷感情地被擊倒了。
關於“以退為進的說服方式”,一位行家曾經有過如下的親身經曆:
有個計劃要實施,必須說服經理同意。對於這個計劃,主任也很感興趣,願意在說服經理時在旁支援。於是我們倆到了經理室,首先由我做了大致的述說,經理思考片刻,就問主任:“你覺得怎麼樣?”誰知道主任的回答語出驚人:“呀,兩邊都好!”我不由得懷疑自己的耳朵,他明明答應做我的後盾,怎麼變卦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於是經理隻答應“考慮、考慮”,結果這個計劃被冷凍起來了,就差一步而已。當時隻要主任鼎力相助肯定會通過的。
“真是個不守信用的人”,我在心裏對主任很有意見,但是後來才知道,這全是我的誤解。第三天下午,經理表示同意了。原來主任表示出什麼都好的態度,然後再說服了經理。如果主任和我一起鼓起如簧之舌說服經理,經理會做出什麼決定,就難以預料了。或許他不同意的原因就在於以為我們倆串通一氣來逼他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