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楔子(1 / 1)

神界,南荒之地,榣山王城的酒肆茶館裏人頭攢動,熱鬧非常。觥籌交錯間,舉杯漫談中,芸芸百姓最樂於交頭接耳的,莫過於多年前的那兩樁怪事。

頭一件怪事,是數十萬年前峚山的那場混戰。

當年地獄魔軍為攻打神界,曾在峚山發動過聲勢浩大的“神魔大戰”。這場戰事持續了三萬年,雖以魔軍戰敗而告終,但神界也因此元氣大傷。不僅黎明百姓飽受戰亂之苦,連應龍、神鼇兩大神獸也戰死沙場,如此代價,可謂慘痛之至。

事後,百姓在謾罵魔軍多行不義之餘,皆對當年神魔結界破損之事頗有微詞,究竟因何人、何事才導致了這場浩劫,雖眾說紛紜,卻難覓真相。

後一件怪事,則是四萬三千年前榣山王府的那場婚事。

按理說,祝融帝君的愛子——太子長琴在與黃帝的戰鬥中昏迷不醒,回來娶個側妃衝衝喜,以求早些康複,本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但無奈這新娘子實在與眾不同,一頂出閣的花轎,竟抬了五次才抬進榣山王府,真真是百年一遇,千年一見的怪事。

太子長琴本就是出了名的**倜儻,中原、南荒、西極三國裏的女子,但凡見過他麵的,無不為他休夫的休夫,托媒的托媒。但那一年,當祝融帝君聽從靈域一位高人的指點,發了布告找尋相宜的女子前來衝喜完婚時,卻出現了沒人敢來揭榜應招的冷清場麵。

祝融帝君雖也知曉自己的兒子醒來無望,卻依舊下了嚴旨,稱再無人應召,便要將三品以上官員家中未出閣的女兒,全數嫁入榣山王府。

帝君救子心切,臣工卻人心惶惶,畢竟,誰也不願自家姑娘年紀輕輕的便去守那無望的活寡。於是,私下商議後,眾臣聯名將當朝司文紫羽之女——紫墨,推薦給祝融帝君當兒媳。

之所以會選這個姑娘為側妃,旁的原因雖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紫家人在南荒之地勢單力薄。這一家三口本就是從中原黃帝麾下逃來的“叛臣”,腦袋已然在刀尖上懸了多時,故再多加這一次倒黴事兒也無甚要緊。

就這樣,盡管這“替罪羊”極力申辯和抗拒,他家的閨女仍舊出了紫家的閨閣,上了榣山王府的花轎。

朝內大臣原以為這事有個了結,本提到嗓子眼兒的心打算放一放,不想,這女子的命數竟硬的出奇。接連的三次出閣,雖說都是在上好喜慶日子裏,卻不知為何,轎子一出門便引來狂風暴雨,電閃雷鳴。

祝融帝君見屬下連這點小事都辦不成,便親自散了修行,施了法術,以“火瓏罩”將迎親之路蓋上,以此防此類天災又毀了這趟迎親。

一切就緒時,這女子的花轎便又出了門。豈料,風和日麗,天朗氣清的氣候才持續了半日,怪事便又發生了。

迎親的隊伍行至三國交界的峚山山脈時,天忽地便陰了下來,一陣狂風呼嘯而過,周遭便開始地動山搖起來,兩旁的碎石從山巔上滾落下來,樹木連根拔起。原先看著還很是寬敞的路,隻一瞬,便叫這些個東西填得滿滿當當。

眾人在風沙中無法站穩,搖搖晃晃地想翻過這泥沙堆去,卻無能為力。迎親的旗杆已被狂風吹斷,轎子的抬杆也被一陣火光擊斷,轎身落在地上,便像長在上麵一般,無論如何使勁都沒法提將起來。

領頭的副將見此情形,隻得將新娘子從轎中喚了出來,打道回府,計劃稟告帝君後,再從長計議。

誰知,這位副將才將此事一陳述,祝融帝君便一陣狂怒,當即下令斬殺了這副將。國巫見此女甚是難辦,勸帝君另擇他人,但眾臣卻害怕衝喜的矛頭又有轉到自己身上,便連忙諫言,讓帝君前往靈域向女媧娘娘求救。

帝君本就是個倔脾氣的人,再加上心中著急無策,便聽從了眾臣的意見,派了國巫前往靈域找尋解決之道。

數日後,國巫果然從女媧處帶回了一麵靈鏡,祝融帝君大喜過望,當即命國巫算了一個黃道吉日,並命國國巫在成婚當天,帶著這麵靈鏡在前方開路,以防萬一。

至此,太子長琴和紫墨的這樁婚事才算告一段落,而那頂鎏金鳳頂的花轎也終於在那麵靈境的開路下,順順當當地抬進了榣山王府的大門。但紫墨這個新娘子的“惡名”卻因了這段遭遇在市井坊間傳播開來。

有人說她陰邪之至,攪動了峚山地獄的陰氣才引來了此類禍事;有人說他純陽之至,太子長琴鎮她不住才引來這場禍事;還有人說她不陰不陽,身上不在三界內、跳出五行中的命格才是招致禍事的根本。

傳聞雖分散,卻如南荒之地彌漫著的曼陀羅花香,最終還是傳到了祝融帝君的耳朵裏。為防止紫墨又惹來對太子長琴不利的禍事,祝融帝君索性下了詔書,命榣山王府的管家嚴加看管這位側妃,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讓她出門。

於是,四萬三千年裏,這位絕無僅有的新娘子,除了進駐榣山王府的那天外,便不再出沒在民眾的視線裏,而她究竟為何如此凶煞,也因此成了南荒之地裏又一個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