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天上人間 (2)(1 / 2)

首先,取經人有多少家底是西天路上“盡人皆知”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阿儺和迦葉為什麼還要繼續向唐僧師徒索賄呢?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是徒勞的嗎?唐僧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就有家當可做人事之用。最後,阿儺和迦葉是拿了唐僧的紫金缽盂充作人事之用的。難道他們的目標就是衝著紫金缽盂而來的嗎?

其次,唐僧師徒是不是真的就一窮二白呢?這倒不是。實際上,除了紫金缽盂之外,唐僧師徒身上至少有兩樣值錢的家當。隻不過,唐僧可能對此並無印象。一件就是悟空從紅孩兒那裏得來的珍寶如意袋,另一件就是唐僧師徒從金平府分得的那隻千年犀牛角。悟空得到紅孩兒的如意袋這件事隻有沙僧知道,其他人對此並不知情。所以,悟空不願意拿出這件珍寶,誰也沒脾氣。那隻千年犀牛角,事前說好是要送給如來的,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時候唐僧卻把這茬兒給忘了。奇怪的是,既然阿儺和迦葉能夠如此明目張膽地向取經人索賄,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幹脆直接向唐僧索要那隻千年犀牛角呢?

再次,唐僧師徒第二次隨阿儺和迦葉入藏經閣取經書的時候,阿儺和迦葉竟然膽敢向取經人再次索賄!這一次索賄,阿儺和迦葉仍然沒有說明他們到底要什麼。最後,唐僧把紫金缽盂給了阿儺和迦葉,這件事情就此平息了。可唐僧為什麼不按照事前的約定拿出那隻千年犀牛角給阿儺和迦葉呢?

最後,如來為什麼不僅不處罰阿儺和迦葉,反而要為他們砌辭開脫呢?難道說這竟是如來的真實意圖?

阿儺和迦葉明知道取經人身上除了佛祖賜予的幾件聖物之外,幾乎一無所有,唯有那千年犀牛角和紫金缽盂還有點價值。他們一直盯著唐僧索要人事,但是又不指明索要何物,這分明就是衝著那兩件寶物(或者是其中之一)而來的。唐僧最後之所以會把紫金缽盂給他們,完全是因為唐僧刹那間領悟了阿儺和迦葉的真實意圖。實際上,阿儺和迦葉是奉佛旨前來“索賄”的。其實,真正給出這個紫金缽盂的並不是唐僧,而真正收取這個紫金缽盂的也不是阿儺和迦葉。這個紫金缽盂,實質上是唐王李世民獻給如來佛祖的。

李世民拿出這個佛家化齋所用的缽盂給如來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說明他對如來對佛教的虔誠和忠心。他永遠也不會背棄如來,背棄佛教,他要給如來給佛教提供一個“金飯碗”,供養聖教。唐僧交出紫金缽盂這是李世民向如來佛祖投誠的一個交接儀式。這個曆史任務原本是唐僧在出關之前李世民親自向他交代的,大概是因為見到真經興奮過度了,所以唐僧把這件大事給忘得一幹二淨。在阿儺和迦葉一再提醒之下,唐僧終於驚醒了。李世民之所以會這樣做,完全是因為他魂遊地府的那一番經曆。如來是知道唐王的這一心思的,所以他一再地給阿儺和迦葉製造“索賄”的機會。否則,取經人第二次去取經書,如來為什麼不把阿儺和迦葉換下來避嫌呢?

如來借李世民的名頭來推進東擴,而李世民也趁機利用如來的勢力為自己的西征作準備。天上人間這種利用、被利用和反利用的複雜關係處處可見。這個時候,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句孟子格言的正確性。也隻有在如《西遊記》這般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我們才可能體會到智慧的可貴性和稀有性。雖然,在金錢、地位、權勢、智慧、美貌和名譽這六樣之中,隻要有一樣能夠出類拔萃就完全可以在曆史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了,但是如果沒有智慧作為堅強的後盾,那麼一切浮華都將隻是過眼雲煙罷了。在智慧麵前,一切都將變得渺小和卑微!不過,智慧有限而道無窮。在無限的宇宙規律麵前,有限的智慧也敵不過曆史的無情和命運的無常。不管是神聖仙佛,還是邪魔精怪,也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在曆史的長河中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一帆風順。沉舟側畔之際不灰心,萬木崢嶸之際不忘形,人生於天地之間,有平常心,有進取心。

在結束對《西遊記》全書的解讀之際,我們來關注一個極其簡單而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妖精要吃人呢?也許會有人斬釘截鐵地說,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妖精吃人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不過,就是那些看起來很正常很普通很順理成章很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反而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妖精吃人肯定不是為了充饑!對於這一點,我們在認識上一直有誤區。我們想也不想地就認為妖精吃人就是為了充饑,這是不理智的。觀音菩薩點化八戒的時候曾經說過,世間五穀皆可充饑。實際上,就西天路上的實際情形來看,山間的野妖精除了以五穀充饑之外,還常以林間的飛禽走獸果腹,吃人對於他們來說隻不過是偶然之舉罷了。可是,問題的症結就在這裏。在五穀和禽獸可以充饑的情況下,妖精為什麼會常常冒著生命危險跑出來吃人呢?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妖精常常遭到正義之師的圍剿,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難道妖精吃人就是為了改善夥食?不是。這裏麵一定另有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