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偉大的古代西方文明是從地中海沿岸產生的。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古希臘的建築同樣也是西方建築的開拓者。它的一些建築物的型製、石製梁柱構件和組合的藝術形式,以及建築物和建築群設計的一些藝術原則,都深深地影響著西方幾千年的建築發展史。千年的希臘文明史可以被看作是各個地域、各個民族、各個階層的文化“戰爭”,戰爭碰撞出火花,戰爭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從荷馬文化時期(公元前11世紀一公元前8世紀)到古風文化時期(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5世紀),以及處於希臘建築巔峰狀態的古典文化時期(公元前5世紀中葉)。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由於馬其頓王國的入侵,東西文化得以交融。古代希臘建築忠實地記錄下了那個時代的榮耀,在自由、民主、共和的召喚下,希臘人民的智慧創造了時代的輝煌,希臘人民的思想造就了時代的靈魂。他們用智慧的頭腦有組織地進行了紀念性建築、宗教建築與公共建築的設計活動。愛奧尼柱式、多立克柱式、克林斯柱式的建築(如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為以後的建築樹立了和諧與堅固的楷模。毫無疑問,古希臘的建築藝術至今仍是美學上反映西方傳統建築中最傑出的實例之一,同時也是世界多種建築的基礎,在人類建築史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克諾索斯的米諾斯王宮遺址
公元前2000年至前1100年,希臘處於愛琴文明或者說米諾斯文明時代,克裏特島是愛琴島嶼中最大的島,非希臘語的卡裏亞人等創造了克裏特文明。在克裏特島上,最讓希臘人驕傲的是米諾斯王朝的故址——克諾索斯遺址。
從公元前十四世紀往前到它的黃金時代,即公元前十八世紀到十五世紀,當時統稱為米諾斯王朝。米諾斯是統治者的頭銜,米諾斯的所在地,叫克諾索斯,克諾索斯遺址,實際上就是克諾索斯宮殿的遺址。
這個遺址,是由英國人伊凡斯在土耳其結束對克裏特島的專製統治後,於1900年在自己所購買的土地上發掘出來,從而使這個迄今為止曆史最為悠久的故址重新燦爛於世界,也使歐洲的發祥地,鎖定克裏特。如果說邁錫尼文化影響著希臘,進而流傳到歐洲,那麼克裏特島的米諾斯文化就是邁錫尼文化的源頭。事實上,米諾斯文化正是從克裏特島傳到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邁尼錫,然後再傳至希臘本土的。
克裏特島的居民來自北非,他們的文化受到埃及的影響。考古學家鑒別出三種截然不同的克裏特生活時代:無關緊要的早期米諾斯,和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時代同期的中期米諾斯以及和偉大的埃及廟宇同期的晚期米諾斯。這最後一個時代留下一大批財富,有繪畫、雕塑和金屬製品,一些線性經文和亞琴·伊文斯爵士於1900年發掘的聳人聽聞的克諾索斯宮殿。
經考古研究,有一位德國人海因裏希·謝裏曼,父親是德國北部一個貧窮的牧師。他從小經常專心致誌地聽他父親給他朗讀特洛伊戰爭的故事,成了一位希臘史詩《伊裏亞特》迷,他對於史詩裏所敘述的希臘人與特洛伊人為了絕色美女海倫而發生的戰爭,信以為真。謝裏曼立誌,長大以後,要去找古代的特洛伊。他後來經商致富,於是這位幻想家開始對愛琴海兩岸進行為期18年的發掘,居然發現了驚人的遺跡。他向世界自豪地宣布,特洛伊找到了。盡管他並沒有發現真正的特洛伊,但是在謝裏曼的驚人發現之後,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斯也被吸引,他自1900年在希臘南端克裏特島上進行發掘,居然發掘出了傳說中的“米諾斯迷宮”的遺跡。
這座規模巨大的王宮最初大約建造於公元前2000年,但在公元前1700年的一場可能發生的大地震中被毀。不過,由於這個時間恰好與喀西特人入侵巴比倫尼亞以及喜克索人入侵埃及的時間相當,也不能排除不明外敵入侵的原因。不管怎樣,克裏特人從這場慘痛損失中恢複過來之後,又以極大的熱情重建了宮殿,並在隨後的二百多年裏發展到令人矚目的高度。
新的王宮依山而建,有好幾個入口,其中西麵的入口可能是主要的入口,入口當中是一根圓柱。進入入口之後,先向南經過一條用壁畫裝飾起來的狹長的“儀仗通道”,再向東轉,就會來到一個大門廳,從這裏轉向北有一個宏大的樓梯直通樓上的國事大廳。從國事大廳北出口向東是另一個向下的大樓梯,樓梯直通中央大院。樓梯的邊上有一座“禦座廳”。伊文思在發現這座宮殿之後,曾將他的財產都用於王宮部分建築的複原工作上,當然這完全是按照他個人的考古理解。人們對他的這種做法一直存在爭議。這間禦座廳就已由伊文思進行了複原,它四壁由石灰石砌成,正麵牆壁前有一張石椅。伊文思認為這張石椅也許就是國王的禦座,他稱之為“歐洲最古老的禦座”。在禦座背後的牆上,畫有兩隻長著鷹頭的獅子,護衛著國王。
中央大院南北長約51.8米,東西寬約27.4米,是整個看起來散亂無序的建築群的構圖組織中心,像磁鐵一樣將大大小小功能不同高低錯落的建築物牢牢地吸引在一起。大院的東側是國王和王後的起居空間,四層高的建築裏內部遍設樓梯、台階以及許多帶柱廊的采光天井,千門百戶,曲折相通。傳說當年米諾斯國王在王宮的地下修造了一座迷宮,用來關押一隻牛首人身的吃人怪獸米諾陶洛斯。這隻怪獸每年要吃掉七對從雅典送來的童男童女。後來,雅典王子忒修斯在克裏特公主阿裏阿德涅的幫助下,借助一個線團深入迷宮並殺死了怪獸。這裏的柱子原先是木頭的,伊文思用水泥替換了木頭,再把柱身刷成橘色,以表示木頭。這些柱子上粗下細,柱頭是肥厚的圓盤,上有一塊方石板,這種造型對後代有很大影響。起居空間的南麵有一間被伊文思稱為“王後的起居室”的房間,它甚至附有一間裝了抽水馬桶和自來水的浴室,牆上還畫著正在嬉戲的海豚。實際上,王宮裏到處都有壁畫,許多壁畫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名的《躍牛圖》,描繪三個訓練有素的男女與公牛戲耍的場景,其中的公牛是克裏特人的神話傳說中的重要角色。
從王宮的北門可通向大海,高處是嘹望台,也由伊文思複原,在柱廊背後的牆上也有浮雕壁畫。王宮中還設有劇院和眾多倉庫,連同周圍房屋據伊文思估計可能住有8萬人以上,這在三千五百年前是一個極大的數字。
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克裏特島又遭遇了一場強烈的地震或火山爆發。在這之後,希臘半島上的邁錫尼人趁亂入侵,克裏特的許多王宮和城市都被毀滅,米諾斯文明走到了盡頭。
克裏特的克諾索斯宮殿建築標誌著西方建築曆史的開端。而在克裏特和希臘建築之間,還有一個邁尼錫文明的建築,其中包括邁尼錫城,泰侖衛城等,最著名的就是邁尼錫獅子門。像克裏特建築一樣,邁尼錫的建築對於希臘有著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