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8年,楚頃襄王即位,這個時候的楚國可以說在戰國七雄之中已是強弩之末,戰事捷捷退敗,而朝廷卻仍然不思強國,楚襄王昏庸無道,驕奢淫逸,宮廷之中處處充斥著:“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的歌舞升平。
現在是公元前283年,我是莫愁女,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楚國女子,與母親相依為命,年方十一,出生在楚國石城境內的桃花村,桃花村裏家家種桃,處處桃花,這裏的桃花年年開得明媚動人,因這桃花的存在,讓桃花村猶如世外桃源一般,村裏的人悠閑自得的過著自己的日子,很是逍遙,倒也算是個亂世中的安樂之所。
我的父親姓盧,名子隱,生前在漢江上靠擺渡為生,鄰裏鄉親都稱呼父親為盧公,父親待人老實而又熱情,是個風波人,因來來往往客商見得不少,所以對世事倒也看得明白,知道現在處於亂世,所以凡事也都很少的計較,在村裏倒也有個好名聲,母親寧氏端莊美麗,性情溫和賢淑,在村中植桑種桃。因父母親勤勞而又務實,所以父親在世的時候我們一家雖然不似富豪家般闊綽,卻也衣食無憂,日子過得倒也殷實。
聽母親說,我出生的季節是桃花盛開的時候,那一年的桃花開得尤為絢爛,都說是花香襲人來。我生下來時,不住的啼哭,怎麼哄也哄不住,父親很是著急,抱著我無計可施,哄著我說:“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我聽到“莫愁”之聲突然不哭了。父親大喜,於是就給我取名“莫愁”,後被大家稱我“莫愁女”。也就有了後來明代張寧所寫:"金雀玉搔頭,生來喚莫愁。”
可以說父親對我的一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從小喜歡歌舞,父親很是支持我,竟一反前人的傳統和盧家合族人的勸告,沒讓她學習種植和女工,而是從小就把我送進陽春台去習舞唱歌,陽春台是石城有名的歌舞坊,曆來從這裏出去的女子,很多被選進了皇宮做歌舞姬,而我卻隻想學習歌舞,守候著父親所種的桃園。
想來我進陽春台已有三個年頭,我坐在窗前又一次想起了父親,今天是教坊的休息日,我收拾了東西跟姐妹們打了招呼,便急不可待的往家趕,
“娘,娘......我回來了”未走進家門我便急切的喊道。
母親聽到了我的聲音忙從屋裏走出來,“莫兒,回來了,來......趕緊進屋裏,在教坊學習累壞了吧,娘給你做飯去......”母親欣喜的拉過我,
我發現母親越來越瘦了,在教坊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自從父親兩年前去世後,雖然每次我的歸來能給母親增添些許安慰,但是我總覺得有一層落寞在包圍著母親......
“娘,先別忙活了,我現在還不餓,一會再說吧,好久沒見娘了,都快想死莫兒了......”
娘笑著彈了一個我的腦袋:“這都多大姑娘了。。。。。。”
“多大也是娘的莫兒......”我撒嬌的鑽進娘的懷裏
母親含笑抱住了我。
“娘,娘......”我從娘的懷裏掙紮出來,高興地說:“我給娘跳支舞吧,是我們新學的,我特別喜歡,娘也肯定會喜歡的”
娘高興的點點頭。
於是我衣袂飄飛的跳起了我們新學的“霓裳舞”,娘在一旁認真的看著,時而點頭,時而頷首,但是眉眼裏卻是不住的安慰。
我一曲跳罷後,跑到娘麵前“娘,我跳的好不好啊,教坊裏的老師都誇我呢”
“好,我的莫兒啊,跳的最好。”
聽到母親的誇獎後,我更是高興地旋轉起來。
“娘,其實,我自己倒覺得,這個霓裳舞,要是有襄哥哥的橫笛伴奏就好了,有機會得找襄哥哥......”
“恩,襄兒是個好孩子,跟他在一起,娘就放心了......”
“娘,您說什麼呢,莫兒怎麼聽不懂啊?”
娘的臉色悸動了一下,連忙笑道:“沒事兒,沒事兒,莫兒,你難得回來一次,陪娘去桃園走一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