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道傳(1 / 1)

春秋時李耳雲遊四方後定居於故鄉河南省鹿邑縣,但是不堪長期忍受外界求賢和求學者的頻繁打擾。後遷居於河南與山東之間群山之中,數千年來李家一直以先祖道家思想傳家,從春秋傳家至今族譜記載已曆經81代。每一代子弟當中都有人出世闖蕩,亦有人潛心研究各自所學。兩千多年時間裏不乏帝王將相之才也不缺殷實巨賈,但是家族成員一直聯係不斷,香火繼承,將道家道法自然、兼容並包、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思想逐漸完善並融入生活中。並且一直隱藏於世,不爭不懈。曆經81世繁衍,家族成員遍布世界各地,數量龐大,僅嫡傳宗家就有成員500餘人。

李文驛是道德家李耳第80世孫,嫡宗小輩中選擇出世生活的幼子。這一輩中嫡宗有堂兄弟34人、親姐弟5人,上一輩中親叔伯和姑姑一共8人,別支堂叔就更多了。李文驛雖然是幼子在家中卻不是最小的,家中還有3個侄子和一個小侄女兒。

李文驛幼時的夢想是潛心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行星際交通運輸技術,長大後才發現那是受研究這個課題的哥哥影響,而不是自己的本心,隻是對相關方麵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是願意投身到那些基礎複雜的研究裏去。但是現在他已經成年了,在家族自辦的書院中已經學完了所有的基礎課程,學曆相當於社會上的研究生畢業。現在他已經到了選擇生活方式的時候了。

這是家族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接受完基礎教育後可以自由的選擇生活方式。當然這不是一個固定的選擇,在體驗了選擇的生活後可以再自由的選擇,這一切都基於個人的意願和際遇,唯一的一個要求是要將自己生活過程中的的資料保存下來傳回家中,以做家族其他成員研究或者借鑒。這樣流傳千年的傳統使得李家在各行各業,各個學科,各個領域都有家族成員涉獵並且保存有大量的相關資料和研究成果。每一代子弟在進行選擇的時候都有大量的參考和指導,並且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在谘詢過父親李武全、母親張文驛的建議之後,李文驛決定像大哥一樣去社會上做投資,投資那些自己看好的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下決定之後,李文驛向宗主,也就是他爺爺的爸爸提交了一份申請和簡單的計劃書,待曾爺爺批複之後從公賬上支取了一筆錢作為先期投資所用。

臨離家了,李文驛來到父母所在的院子。進院門李文驛正往環廊裏走著,媽媽的陪嫁張嬤嬤也正往外走。張嬤嬤見李文驛進門,快步走到李文驛跟前輕輕的福了一下,笑著對李文驛說道“文驛來啦,我正要去找你呢,你爸爸媽媽正有事要和你聊”。李文驛輕點了下頭算是回了禮並回答道“恩,知道了,我也正想找媽媽說點事兒。”“得嘞,那你快去吧”說著張嬤嬤讓開道。

李文驛繞過環廊進了院子的正廳,李武全和張文驛此時也正在廳上坐著,笑談著自己的話題,見李文驛進門張媽媽親昵的將兒子拉到自己邊上坐下,並關心的看著兒子問道“文驛見過曾爺爺了嗎?怎麼說?”

李武全端起茶杯往嘴邊送的同時也注視著兒子。

“老頭還能怎麼說,就是不想我走唄,我走了就沒人逗他老人家樂了,哥哥們都忙自己的事兒,侄子侄女兒們又還小”

媽媽拍著兒子的手說道“當然舍不得了,你是曾孫裏的老幺從小又一直在老爺子院子裏玩。”

“恩恩,我知道老頭疼我,一個勁兒的念叨咱家的處事原則讓我在外注意身體,注意安全,我都一一答應了”

“你知道就好,我和你爸叫你來就是想說一下你出門的事,既然老頭都念叨過了我們就不再囉嗦了,你記住就行,咱們家傳了幾千年的東西肯定是有用”

李文驛點頭示意自己記在心裏了。這時李武全放下茶杯,將幾上的幾分文件推到李文驛麵前。

“我和你媽媽商量過了,你已經長大了,到了出門曆練的時候了,這是我年輕時在北京生活的時候創辦的幾家公司的股權,這裏有一家是做投資的你拿著應該有用”

李文驛站起來雙手接過並點頭道“恩,謝謝爸爸”

李武全雙手撫摸著座下太師椅的手拐看著李文驛。

“你也老大不小了,出門是去了解社會的是去遊曆的,不要與人結惡,不要勉強幹涉別人的事知道嗎?”

李文驛點頭應道。

“晚上我們一家人吃個飯算是給你送行了,別忘了一會兒去你奶奶那道個別,你這臭小子她揍你是為你好,怎麼能和她鬥氣,知道她有多關心你嗎!”說起奶奶揍李文驛,爸爸一臉的戲謔,幸災樂禍就這樣寫在了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