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提高坦克的作戰性能
近幾十年來,常規武器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個全新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現代化的武器和技術裝備,不僅作戰任務難以完成,人員的戰場生存實際上也無從談起,再加上現代作戰行動的高機動性特點,決定了裝甲車輛在陸軍中所占比重及其作戰、技術性能在不斷提高。
目前,各主要坦克生產國正在積極探索可提高坦克主要作戰性能的全新技術方案。例如,美國未來坦克的研製工作目前處於技術可行性階段。
位於肯塔基州的美軍諾克斯堡坦克兵訓練中心的專家們對未來坦克性能的要求是:戰鬥全重不超過50噸,乘員為2~3人,能消滅8公裏以內的目標,裝備可對抗當前和未來各種反坦克兵器的主動及被動保護係統,有較好的隱身性能,能在任何戰區、任何氣候和天氣及使用常規與核武器的條件下有效作戰。
各主要坦克生產國完善和發展本國坦克裝甲技術兵器的速度令人十分擔憂。
俄羅斯在熱成像瞄準具、大功率坦克發動機、武器和彈藥研製領域乏善可陳,導致俄製坦克在國際市場上正在逐步喪失競爭力。而這不僅會給俄羅斯帶來經濟損失,還將導致其他國家的坦克裝甲技術兵器的作戰性能超過俄羅斯產品。
主要發展方向
解決俄羅斯坦克裝甲技術兵器體係所麵臨的問題,要考慮到俄軍業已形成的坦克裝甲車輛的構成,並根據國內現有經濟條件進行科學的論證和預測。
目前,現代化型號在俄羅斯和北約的坦克裝甲車輛中所占比重情況如下。俄羅斯的現代化坦克(Т-90和Т-80У)約占5%,現代化步兵戰車(БМП-3)占2%;北約的現代化坦克超過40%,現代化步兵戰車約占80%。同時,俄羅斯坦克的技術水平總體上比發達國家低20~90%。
預測表明,如果不采取改進和采購措施,那麼到2025年俄軍將難以勝任在陸地戰場上的作戰任務。俄國防部各研究所和“全俄運輸機械製造科學研究所”股份公司研究表明,提高俄陸軍作戰潛力、擺脫危機的現實出路是:
首先,在2015年前對所有坦克裝甲車輛進行改進並大修,在此過程中廣泛吸收各坦克製造企業參與(“烏拉爾車輛廠”生產聯合體、“庫爾幹機械廠”股份公司,“嘎斯”汽車公司);其次,到2010年前完成坦克裝甲車輛未來型號及其改型車的研製,並從2015年起有計劃地交付部隊。2015年前俄軍主力坦克和步兵戰車改進計劃的實施將大大提高其作戰能力。
但主要坦克生產國也將在此前完成各自坦克裝甲車輛的新一輪改進,並開始向部隊交付新一代戰車。由於奠基於上世紀70年代初的裝甲坦克車輛的結構布局方案已經沒有進行質的改進的潛力,未來僅通過改進已經無法使俄軍坦克裝甲車輛的技術性能達到國外先進軍隊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唯一正確的方向是研製具有全新作戰性能的新型坦克裝甲技術兵器。
坦克裝甲技術兵器的改進與研發二者密不可分。人為割裂兩者的聯係不僅會造成俄軍坦克裝甲車隊的困局進一步惡化,還可能會導致俄羅斯完全喪失在坦克製造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和主要坦克生產大國的地位,進而喪失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競爭力。
此外,不排除業已建立的企業合作組織和科學技術儲備遭到破壞及高級軍工專家進一步流失的可能性。
坦克及其改型車輛
為了確保坦克部(分)隊在現代戰爭中具有較高的作戰效能,俄國防部汽車裝甲坦克總局製定了對當前和未來坦克的技術要求。
例如,采用高分辨率多通道綜合瞄準係統,以確保坦克在低能見度情況下具有較高的目標發現、識別和摧毀概率;采用基於新一代電子計算機的乘員自動化操縱台,可自動收集、存儲有關己方坦克的位置、彈藥、燃料、各係統與部件的完好率及所偵獲目標的情報,對行進與射擊進行遠距離指揮,傳達上級命令與指示,在電子地圖上實時反映分隊坦克位置;各種履帶式車輛將采用基於未來坦克的通用履帶式底盤。
未來坦克的現代化通信設備、新一代數據傳輸裝置和強大的計算機係統是建立高效的坦克分隊自動化指揮係統的基礎。據評估,營級指揮自動化係統可將對分隊指揮周期縮短為原來的七分之一,而分隊可完成的火力任務數量將增加50%,坦克裝甲技術兵器不可修複的損失(報廢)將減少為原來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