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式超重型坦克
製造曆程
1942年6月8日,德國著名的坦克設計師波爾舍博士在會見希特勒的時候提出發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當日即任命波爾舍為總設計師,研製一種安裝有128毫米或150毫米火炮的超級重型坦克,這就是“鼠”式坦克的來曆。
1943年1月12日,德國陸軍兵器局召集了各有關廠家下達研製任務,參加研製的廠家有:克虜伯公司,西門子公司,戴姆勒-奔馳公司,斯可達公司和阿爾凱特公司等,有阿爾凱特公司負責總裝任務。
1943年12月23日,在阿爾凱特公司的試驗跑道上進行了“鼠”1坦克的行駛試驗,獲得成功,不過當時炮塔沒有澆鑄,用的是55噸的混凝土炮塔作為替代品。
1944年1月10日,該樣車被運到斯圖加特附近的博普林根試驗場,進行了更廣泛的試驗,除了懸掛裝置強度不夠和出現一些其他的小故障外,都還令人滿意。
但是它的最大速度隻有22公裏/小時,持續速度隻有13公裏/小時。隨後希特勒命令波爾舍博士在1944年6月之前製造出有炮塔的裝有武器的完整“鼠”式坦克。
1944年3月20日,第二輛樣車“鼠”2式坦克的車體被運到了博普林根,不過其他的部件直到6月9日才全部運到,並開始新的試驗。
1944年10月,“鼠”1坦克和“鼠”2坦克都被運到柏林郊區的庫麥斯道夫試驗場作進一步的試驗,試驗開始不久,“鼠”2式樣車由於發動機和發電機軸匹配不當,發生了柴油機曲軸損壞的嚴重故障,而新製造的發動機直到1945年3月才運到庫麥斯道夫,組裝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但是隨後不久德國就戰敗了。
“鼠”式超重型坦克隻生產了兩輛樣車,還有9輛正在生產過程中。原計劃生產150輛,但是由於二戰的進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鼠”1坦克裝上了炮塔,炮塔上裝有一門128毫米的火炮和一門並列75毫米火炮,動力裝置是MB509汽油機,車體表麵塗三色迷彩。
“鼠”2坦克未裝炮塔,動力裝置為MB517柴油機,表麵塗兩色迷彩。這兩輛樣車在德國投降前並沒有參加最後的戰鬥,在蘇軍最後攻克柏林前,德軍把這兩輛樣車都炸毀了。蘇軍在戰後將各處繳獲的車體部件拚湊成一輛完整的“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火力強大,防護堅固,但是它極差的機動能力幾乎使它隻能在原地作為固定的火力點,而且生產的比較晚,數量也很少,根本無法挽救第三帝國必然滅亡的命運。
盡管希特勒狂熱地要求,但是“鼠”式和其它計劃中的坦克還是沒能在二戰結束以前投入戰場使用。其開發史可追溯至德國陸軍在戰前對俄國T-35A、B和C型重型坦克的調查報告,另外還有傳聞說俄國人正在發展一種重達100噸的坦克,這種看似威力無比的“陸地戰列艦”深深地吸引住了希特勒。
為了滿足希特勒的這個興趣,克虜伯公司早在1941年就接到了陸軍武器局的命令,發展一種類似俄國人的100噸坦克那樣的戰車。於是克虜伯公司的設計師們做了大量的110、130、150及170噸級坦克的發展研究,但是始終沒有一種走出圖紙階段而變為實車。
因為它們的笨重的大塊頭,所以這些超重型戰車的第一個代號就稱為“猛獁”,後來為了迷惑敵人的情報,又改稱為“鼠”式。
好像對已經超負荷運轉的德國軍工產業熟視無睹似的,希特勒在1942年3月21日亦同樣命令保時捷公司設計一種100噸的戰車,這種大坦克被稱為“保時捷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