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炸彈

深水炸彈是由水麵艦艇、飛機發(投)射,在水下一定深度爆炸的、專門用於打擊潛艇的一種水中武器。通常,由飛機和直升機投放的稱為航空深彈;麵由水麵艦艇投放的稱為艦用深彈。

如果再細分,航空深彈又可分為發射式航空深彈和投放式航空深彈;艦用深彈也可細分為投放式深彈、管式深彈和火箭深彈。

航空深彈主要由彈體、穩定器、引信和炸藥等組成;彈體包括彈頭、彈身、尾錐和降落傘等;穩定器主要用於保持深彈在空中和水下彈道的穩定。

一般一個彈上裝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引信,分別裝於頭部、側向或尾部。航空深彈的裝藥量比艦用深彈要大,尾部裝有尾翼,可保證其在空中和水中運動的穩定。

艦用深彈主要由彈頭和彈尾兩部分構成。彈頭內裝炸藥和引信;彈尾有發射部分和穩定裝置。艦用投放式深彈安裝藥量多少可分為大、中、小型:裝藥量在100千克以上的為大型;裝藥量在50千克~100千克的為中型;裝藥量在50千克以下的為小型。

投放式深彈一般無彈尾,隻有彈頭部分,使用定時引信或定深引倍。管式發射即深彈直接從炮膛中發射,藥筒裝在發射炮中,刺蝟型深彈的藥筒裝在彈的尾管內。

火箭深彈,是利用火箭發動機產生的推力發射的深彈,使用定時引信、觸發引信、定時—觸發聯合引信和非觸發引信等。發射藥發射的深彈發射時,發射炮的後坐力較大,發射效率低,射程受到限製,因而逐漸被淘汰;火箭式深彈發射時無後坐力,射程較大,可多發快速齊射。

目前,各國海軍深水炸彈一般總重在70千克~350幹克,裝藥量28千克~200千克,彈徑203毫米~375毫米,彈長07米~2米,破壞半徑達8米~23米,射程數十米到數千米,可在300米左右水深使用。

深水炸彈簡稱深彈。它是一種入水後下潛到一定深度爆炸的水中兵器,主要用於攻擊潛艇。按其裝備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艦用深水炸彈和航空深水炸彈兩大類。深水炸彈是傳統的、有效的常規反潛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深彈反潛一直是最主要的反潛手段,在戰爭中反潛戰績居水雷、航彈和艦炮之首。戰後,隨著潛艇技術的發展,深彈的投擲方式和投射距離已遠不能滿足現代反潛戰的需要,它的反潛地位逐漸被魚雷所取代。

盡管深彈在整個反潛戰中下降到次要地位,但在近海反潛仍有一定的經濟性和有效性,對付30米以內的潛艇效費比極高。挪威、瑞典曾為驅逐不明國籍入侵潛艇使用的就是深彈,其效果頗佳。除反潛外,深彈還有突破雷陣,開辟航道,掃清登陸灘頭等用途。因此,深彈不屬於要淘汰的武器,目前深彈的種類仍是滑軌式、火炮式和火箭式幾種。

深彈價格低廉、使用方便、裝藥填充係數高,能在淺水使用,通常以齊射(投散)布覆蓋方式攻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的潛艇半數以上是由深彈擊毀的。

1982年馬島海戰首開擊毀“聖菲”號潛艇的戰例,隨後瑞典又成功地使用深彈迫使不明國籍潛艇上浮。由於現代潛艇機動性能和防護水平的提高,深彈隻使用傳統的定時、觸發引信攻潛已顯得力所不及了,不少海軍國家正向觸發引信以及使深彈向短程自導方向發展。

深彈引信的發展使深彈成為近海攻深效費比最高的水中兵器。由於深彈常采用齊射(投)攻潛,對於深彈非觸發引信還有抗鄰彈幹擾的特點。觸發、定時(火藥定時)、定深(水壓)引信在深彈上使用的時間較長,早期的磁梯度引信接收器尺寸大,靈敏度低。

60年代末挪威把深彈率先使用了主動聲引信。據最近報道,意大利MS500航空深彈使用的主動聲引信被稱為“智能化水聲引信”,該引信最大作用距離50米,收到潛艇目標回波後自動設置可變距離門,並改變發射周期,由微處理器控製起爆,克服了因聲納對潛艇測不準而使定時引信設定時間的盲目性。

現役裝備深彈的國家有俄羅斯、瑞典、英國、法國、德國、挪威、加拿大、日本、意大利以及部分第三世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