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永清天王會(1 / 2)

不過打行在吳地興盛,直隸卻是少有,官府對這種組織也多加防範,所以這天王會大多數時候也隻是在地下行事,直隸分堂也不敢開在京師,而是選在了略顯偏僻,卻又扼守京師要道的永清縣,分堂的名字,也暫時叫做永清分堂。

因北地限製打行發展,所以天王會在永清並未公開存在,而是以永清標行的名義活動,據趙小桂所知,永清標行日常人手數百,但和其有關聯的更多,平日裏永清標行不僅替人運輸貨物,還會協助鄉裏協調糾紛,維護當地治安,甚至於它的存在,多少會影響到縣衙的決策,趙小桂甚至聽說,知縣大人和孫不二也過從甚密,顯然兩人之間有著某種關係,聯想到永清天王會隻是一個分支,其在吳地的總堂架構更為龐大,影響更深。如此看來,這天王會分明是一股潛在的強大勢力,隻是不知道這樣一個組織,其存在於世的背後目的究竟是什麼。

永清縣位於永定河口前衝擊平原和扇前窪地低平原的交接地帶,有名的永定河便橫穿永清縣境內。其總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境內麵積七百平方公裏,人口大約七八萬人。

永清縣最早建於春秋時期,漢高祖五年置益昌侯國,東漢世祖建武十三年廢益昌侯國置安次縣,後在隋唐時期先後更名同澤、武隆和惠昌,至唐天寶元年正式改名為永清縣,一晃已經過去了八百多年。

由於建縣較早,永清縣頗有曆史。這裏有不少曆史古跡和文化傳說。趙小桂對曆史了解並不深,但是到了永清縣,卻是實實在在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一脈傳承。盡管不是地球所在的那個世界,有些名詞也有偏差,但兩者之間的大部分曆史卻完全相似,從漢代的韓信點兵。到宋遼戰爭時期的楊家將抗遼,這裏不同時期的曆史遺跡和相應典故豐富而詳實。在宋遼戰爭時期,永清縣作為宋遼雙方的交戰緩衝地帶,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和曆史傳說。這裏有昔日楊家將在此地抗遼,布下磨齒地迷魂陣、狼城寨、六郎台等的遺址。而一些關於穆桂英大破迷魂陣、彩木營取降龍木、穆桂英首破東西陣等橋段的曆史傳說也在民間廣為流傳。

不過雖然永清縣頗有些曆史,但它的經濟狀況並不好,雖然耕地不少,卻因為當時的自然和地理條件所限,農作物產量並不高,而永清本就是個以農業為主的縣,農業產量上不去,經濟也自然始終沒有大的起色。

天王會的存在,讓村子裏不少富餘年輕勞動力有了營生,多少緩解了當地很多人的生活壓力,加之天王會本身代運貴重或者大宗貨物,甚至保護鄉民出行,已經有了鏢局的初期萌芽。這種形式也給當地百姓帶來了不少方便。所以天王會在當地的口碑很好。

趙小桂在這裏名義上是永清天王會會眾,但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他這個會眾卻做得十分滋潤,作為一名普通的會眾,天王會永清分堂的堂主孫不二卻不會對他頤氣指使,而是小心謹慎地照顧著他。而且趙小桂整天不幹什麼事卻一個月有十兩銀子的支用額度,行動也不受其他人限製,自己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應該說簡直就是無拘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