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百眼巨人”係列預警機
預警飛機是空中的“千裏眼”,由於機載預警係統結構複雜,在世界上有能力研製的國家屈指可數。
瑞典擁有自己研製的S100B“百眼巨人”係列早期預警和控製飛機,安裝“愛立眼”雷達係統,呈平衡木狀的雷達天線使其具有獨特的外形。由於采用先進的電掃描相控陣雷達,因此性能非常先進。
在世界現有的預警機中,瑞典的S100B“百眼巨人”采用和總體空中防禦網絡整合方法,因此簡化整套係統和減少機載人員的數量,可稱為世界上現役最小的預警機。
“百眼巨人”的發展
盡管機載預警技術難度大,但除美、俄等軍事大國之外世界上仍有部分國家在發展本國的預警和控製飛機。隻不過由於大型預警和控製飛機的價格、技術、維護保養及使用費用等方麵的諸多原因,中小國家一般以研製小型預警和控製飛機為主。
瑞典的預警機計劃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早期。瑞典人口才900萬,現役總兵力為531萬人,空軍兵力僅有8800人,是個地地道道的小國。但從80年代初開始,愛立信微波係統公司就著手開發機載預警雷達係統,而且跳過其他國家預警機發展的早期階段,如傳統機載監視雷達、無源相控陣雷達等,直接從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入手。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愛立信微波係統公司成功地研製出了FSR-890“愛立信之眼”機載有源相控陣預警雷達,並在1985年底成功進行了空中試驗。這次試驗表明該型雷達適於組裝到各種小型飛機上,構成輕型預警機。
隨後在1986年的巴黎航展上,PS-890“愛立信之眼”雷達首度公開亮相。瑞典空軍在此基礎上,使用美國“梅特羅”運輸機作為平台,改裝了“梅特羅”-Ⅲ型空中早期預警機。這是瑞典曆史上的第一種預警機,然而由於當時機載預警雷達係統的技術不夠成熟、平台(即“梅特羅”運輸機)本身的技術性能受限,因此“梅特羅”-Ⅲ型預警機的作戰能力並不理想,更多的是作為一種預警試驗機使用。
隨著雷達係統技術的不斷完善,瑞典空軍決定發展實用型且性能先進的預警和控製飛機,並選中薩伯-340B型區間支線客機為平台。
瑞典空軍在1990年購買了一架薩伯-340B型飛機用作要員運輸機,用於運送政府官員和皇家客人,他們對薩伯-340B型飛機的性能相當滿意,於是決定使用該型機來搭載防空雷達,改裝成薩伯-340B型預警和控製飛機,並根據需要訂購了6架(包括6架飛機和6套FSR-890“愛立信之眼”雷達係統),其中4架在交付使用前安裝FSR-890“愛立信之眼”雷達係統,服役後用於空中偵察巡邏;另外2架為備用機,暫時不安裝預警雷達係統,服役後作為運輸機用。
一旦瑞典空軍需要更多的預警機時,將立即為這2架備用機安裝預警雷達係統,迅速將其改裝成預警,以增強緊急時的空中早期預警能力。
薩伯公司於1994年把第一架改裝過機體的薩伯-340B型飛機交付空軍,同時愛立信微波係統公司開始集成機載預警雷達係統。
1995年瑞典空軍正式將薩伯-340B型預警和控製飛機命名為S-100B(S是瑞典語中偵察一詞的首字母),並以西方神話中長有100隻眼睛的巨人賦予其“百眼巨人”的名字,意指這種預警和控製飛機能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1996年3月,空軍所訂6架飛機中的首架交付給喘典防禦裝備協會。1997年11月,S-100B“百眼巨人”預警和控製飛機加入瑞典空軍服役,成為瑞典上空乃至北歐上空的“守護神”。
瑞典空軍的規模較小,現編為14個飛行中隊,裝備有作戰飛機360多架,主要是薩伯-37“雷”和少量的新型JAS-39“鷹獅”新型戰鬥機。
S-100B“百眼巨人”的加入無疑使瑞典空軍在數量上並不占優勢的戰鬥機能夠充分發揮潛力,產生遠遠大於同等數量戰鬥機的作戰能力。
“百眼巨人”的性能
與美、俄等國現役的大型預警機相比,S-100B“百眼巨人”預警和控製飛機要小巧得多。不像美國的E-3或俄羅斯的A-50那樣都是以大型運輸/客機為原型機,而是以小型區間支線客機為原型機,機長僅有2046米,最大起飛重量13155千克,最大速度463千米/時(250節),最大升限9450米,作戰高度6000至7620米,續航時間為7小時。
S100B預警機駕駛艙可容納二名駕駛員和一名任務指揮官。主要的航空電子設備艙直接在駕駛艙後麵安裝。航空電子設備組件包括一套軍用儀表降落係統,一套洛克衛爾·柯林斯公司APS-85自動飛行控製係統,一套洛克希德飛行數據紀錄器和漢密爾頓·森德斯特蘭德公司地障接近警告係統。飛機的導航係統包括一套綜合慣性導航/全球定位係統。
發動機采用通用公司的GE CT7-9 B型發動機具有自動動力保留功能,並且配備有凱德公司發動機火災探測係統。在發動機進氣口中安裝Cox公司電力防結冰係統。采用道蒂公司直徑335米的四漿葉恒速螺旋漿係統,還安裝自動尾翼和反縱擺裝置。
飛機有四個燃料箱,每個機翼的翼根內側和外側的各有一個油箱,總燃料容量3220升。一個單一點壓力補給燃料進口在右舷的機翼前緣外部中安裝,在兩個機翼的外部中心中各安裝一個重力補給燃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