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擊機
簡介
攻擊機又稱強擊機,它主要用於從低空、超低空攻擊敵地麵(水麵)中小型目標,對己方部隊實施直接火力支援。強擊機要求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縱性和安全性,在飛機的要害部位強擊機圖片欣賞(20張)一般有裝甲保護。所謂“強擊”,即是能夠不畏敵人的地麵炮火強行實施攻擊。
特點
強擊機的特點是有良好的低空和超低空穩定性和操縱性;良好的下視界,便於搜索地麵小型隱蔽目標;有威力強大的對地攻擊武器,除機炮和炸彈外,還包括製導炸彈、反坦克集束炸彈和空地導彈等;飛機要害部位都有裝甲保護,以提高飛機在地麵炮火攻擊下的生存力;起飛著陸性能優良,能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起降,以便擴大飛機支援作戰的範圍。現代強擊機有亞音速的,也有超音速的,正常載彈量可達3噸,機上裝有紅外觀察儀或微光電視等光電搜索瞄準設備和激光測距、火控係統等;有的新型強擊機已具有垂直和短距離起落能力,如蘇聯的雅克36和英國的“鷂”式強擊機。
目前,在國外,空中戰役戰術縱深攻擊任務,一般都用戰鬥轟炸機;而實施近距空中支援攻擊任務,則用強擊機(攻擊機)。
與殲擊轟炸機的區別
強擊機與殲擊轟炸機的區別,在於突防手段和空戰能力不同。強擊機的突防,主要靠低空飛行和裝甲保護,殲擊轟炸機則主要靠低空高速飛行;強擊機一般不宜用於空戰,而殲擊轟炸機具有空戰能力;強擊機用於突擊地麵小型或活動目標,比使用殲擊轟炸機更有效。此外,強擊機可在野戰機場起降,而殲擊轟炸機一般需用永備機場。
發展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首先使用容克87俯衝轟炸機(即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攻擊行軍縱隊和坦克等,直接支援地麵部隊作戰。在戰爭後期這種飛機增設裝甲,配備37毫米口徑的航空機關炮,專門用於低空反坦克作戰。蘇聯在戰爭中也同時廣泛使用伊爾2強擊機,在支援部隊作戰方麵發揮了很大作用。這種飛機的機身前部裝有防彈鋼板,將發動機、油箱、駕駛員射擊員完全保護起來,免受小口徑槍彈的傷害。機上裝有機槍、機炮、火箭彈,並能攜帶600公斤航空炸彈。
1944年末又生出其改型機伊爾10。20世紀50年代中期,蘇聯取消了強擊機,代之以殲擊轟炸機。50年代中期美國研製出噴氣式艦載強擊機A-4,美軍在60年代末裝備A-7強擊機,曾在越南戰爭中使用;70年代末又裝備了A-10米格27。80年代初,蘇聯開始裝備了蘇-25飛機,主要用於反坦克。中國空軍於1950年開始裝備強擊機。從60年代起,逐步換裝自行研製的強-5型飛機。它是一種單座雙發動機的低超音速飛機,裝有兩門23毫米口徑的機炮,機身內和機身下可載掛多種對地攻擊武器,最大載彈量可達2噸。
現代強擊機生存力較強,裝備有用來突擊地麵目標的航空機關炮、普通炸彈、製導航空炸彈、反坦克集束炸彈和空地導彈等機載武器。多數強擊機可掛戰術核彈。有的強擊機還裝有紅外觀察儀或微光電視等光電搜索瞄準設備和激光測距儀。有的強擊機具有垂直/短距起落性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次局部戰爭的實踐表明,強擊機在複雜氣象或暗夜條件下搜索小型目標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武器的性能還需提高,自衛能力包括裝甲和電子幹擾設備等也需不斷加強和改進。
起源
最早的攻擊機是由德國容克公司研製的容克JI型飛機,它於1915年12月5日首次試飛。它是一種裝有鋁合金蒙皮和防護裝甲的雙翼機,它也是最早全金屬飛機。機上安有機槍,載有少量炸彈,可低空對地麵目標進行掃射轟,後來容克公司又發展了更先進的CLI─IV型攻擊機,由雙翼改為下單翼,速度和機動性也有了提高,機上裝有2─3挺機槍。它們在執行危險的低空近距離火力,顯示了良好的性能和作戰效果。鑒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納粹德國為準備新的大戰,在30年代又發展了新的攻擊機容克─87和亨舍爾─123。在當時,它們又稱為“俯衝轟炸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蘇聯和美國,日本也研製了本國的攻擊機。蘇聯攻擊機強調對地麵裝甲防護性能,美、日則是發展對艦艇進行魚雷攻擊和俯衝轟炸的攻擊機。
武器配置
攻擊機用來突擊地麵目標的武器有:航炮、普通炸彈、製導航空炸彈、反坦克集束炸彈和空地導彈等。現代攻擊機最大飛行速度不超過音速,正常載重量可達8噸,機上裝有紅外觀察儀或微光電視等光電搜索瞄準設備和激光測距器等。有的攻擊機具有垂直/短距起落性能。
飛機概述
攻擊機是作戰飛機的一種,主要用於從低空、超低空突擊敵戰術或淺近戰役縱深內的目標,直接支援地麵部隊作戰。所以,國外也稱之為“近距空中支援飛機”或“直接空中支援飛機”。中國等國家稱其為強擊機。事實上,攻擊機包括的範圍比強擊機更寬一些,有些戰鬥轟炸機也被稱為攻擊機。
二戰結束後,攻擊機家族為順應時代的發展,也進入了噴氣時代。也是在這個時期,“戰場殺手”又添了一個同族“兄弟”——戰鬥轟炸機。從此,兩“兄弟”比翼齊飛,爭奇鬥豔,以一個個空中奇跡,為飛機家族寫下壯麗的詩篇。
噴氣時代
攻擊機跨入噴氣時代的時間略晚於戰鬥轟炸機。在早期問世的噴氣式攻擊機中最為有名的要算是美國的A-4艦載攻擊機(綽號“空中之鷹”)。該機是美國在吸取朝鮮戰爭的經驗的基礎上研製的,能對地麵目標進行戰術攻擊和常規轟炸。
它於1952年開始設計,第一架原型機XA-4A於l954年6月首次試飛,生產型於l956年10月交付美國海軍使用。該機與眾不同的是,機頭右側裝有可進行空中加油的受油管,既可進行加油機加油,也可由攜帶自足式空中加油裝置的A-4型機進行“夥伴加油”。它共有5個外掛架,可掛副油箱或各種武器,翼根處裝有20毫米航炮2門。A-4問世後,因其出色的飛行性能而受到青睞,先後出口許多國家,並有幸成為美國海軍“藍色大使”空中特技表演隊的專用機種。1982年,在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裝備的A-4寶刀不老,一舉擊沉英國現代化導彈驅逐艦“考文垂”號,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