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5.我要向命運挑戰(1 / 3)

——音樂大師貝多芬坎坷的一生

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十六日,在德國美麗的萊茵河畔波恩城的一個音樂之家,一個小男孩呱呱落地,甚至嬰兒的啼哭聲都是富有節奏感的,音色也令人感到與眾不同,似乎唱出了他的坎坷人生道路的序曲。這嬰兒就是後來蜚聲世界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貝多芬的父親雖是波恩市的一個男中音,卻太缺少才氣,更糟的是十分貪杯。時常演出後就到酒館裏飽喝一頓,直到酩酊大醉,才搖搖晃晃地回家。他們的家境貧寒,父親隻顧自己花天酒地,家中的生活隻靠母親為人當女仆所得的工錢來糊口。

不過,貝多芬的父親倒是覺察到兒子的音樂天賦。他幻想把兒子培養訓練成莫紮特那樣的神童,以便將來成為音樂大師,為家庭掙來金錢和聲譽。在貝多芬五歲時,父親就強迫兒子學鋼琴、風琴等樂器。因為人太小往往得把坐椅墊高好多,才夠得上彈鋼琴。後來,父親又搬來了小提琴、中提琴,放在七、八歲的貝多芬麵前,揮動著指揮棒喊道:“喂,好好練,象神童莫紮特那樣,金錢和名氣都在等著你哪……”有時,他父親半夜醉醺醺地回到家,竟象瘋子似地把兒子從被窩裏拉了起來,關進放鋼琴的倉庫裏去,逼著他彈一夜琴。在種種強製下,小貝多芬常常是一邊流著淚水,一邊練習樂器。有時,他悄悄對慈祥的媽媽說:“要不是我那麼迷愛音樂,我真想逃出這個可怕暴君統治下的家,什麼金錢呀、名氣呀,見他媽的鬼去吧!我隻要音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音樂的魅力更是深深地吸引著貝多芬。這時,已經用不著父親的強迫,他常常一個人鑽進鋼琴房,幾個小時也不露一下臉,外麵明媚的春光呀,迷人的秋色呀,還有頑童們在街巷裏有趣的玩樂呀,他通通都不知道!不過,他也有他自己對大自然的欣賞方式。有時,他會獨自跑到郊外去領略那蒼翠的林木,那綠波蕩漾的萊茵河水,那遠處迷茫而神秘的山景,他象一個癡呆的傻子一樣,看個沒完,聽個沒了……也許這就是在為他的內心灌輸進音樂藝術的漿液……十歲時的貝多芬,在器樂方麵,已經嶄露頭角,在小城裏頗有名氣了。他父親常驕傲地在家裏開起音樂會,讓小貝多芬為朋友及鄰居們演奏。十一歲那年,貝多芬破格地被吸收進劇院樂隊,成了樂隊裏唯一的一個小演員,開始為家庭掙錢了。十三歲時,他受到樂隊指揮的格外賞識,晉升為首席風琴手。

十多歲的貝多芬如同一棵春天裏抽枝拔節、迅速成長的幼樹,盡情地吸取著周圍的陽光雨露。他不但刻苦鑽研莫紮特等歐洲各音樂家的傑作,而且十分喜愛讀萊辛、赫爾德爾和席勒、歌德等作家、詩人的作品,開始接受民主思想。他拜了主張反對封建君主製的作曲家聶費為師,開始正式接受作曲學科的係統教育,學習創作樂曲。在聶費的引導下,十九歲的貝多芬進入波恩大學當旁聽生,他如饑似渴地涉獵邏輯學、古希臘文學和德國文學著作。

一七八七年,已初具民主思想的貝多芬,聽到德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消息時,極為興奮,拍手稱快。他積極參加了各種反君主製的民主活動,熱心地去聽文學教授希那哀特朗誦歌頌法國大革命的動人詩篇……

由於對於當時德國君主統治的不滿和為了尋找人生的新路,一七九三年,二十二歲的貝多芬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然而,那裏的天空也是黑暗的。他極端厭惡奧地利的封建統治和貴族氣息。但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接觸上層社會,為其寫作一些流行的舞曲,並開始學跳舞。可是,每一次參加那些叫人惡心的上層社會活動回來後,他便痛苦地站在窗前發呆:“他們要我穿上好的衣服,剃光臉……去應酬……我真受不了!”

此後,他便一反常態,正直地穿起家鄉的“土”服裝,趾高氣揚地出入於宮廷府第,使貴族們為之驚異側目。有一回,一位伯爵夫人請貝多芬赴宴,見他的穿著打扮如此格格不入,甚為不悅,便故意把他視為市民樂師,安排到“末席”上。具有平等思想的貝多芬,見受到如此鄙視,異常憤慨,當即拂袖而去,震驚了所有在場的賓客。

然而,貝多芬畢竟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他的創作才華很快震動了音樂之都。他借鑒了奠紮特等前輩名師的技巧,並加以發展創新,一部轟動維也納聽眾的優秀作品,如同噴泉般向外湧流,為歐洲音樂界所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