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APS5?66毫米水下步槍(1 / 3)

俄APS566毫米水下步槍

水下槍械主要裝備海軍蛙人部隊和其他兩棲偵察作戰部隊,用於其執行水下滲透、爆破、徘雷、偵察、破襲、水下警衛籌任務時消滅敵水下有生目標隊及凶猛動物,必要時也可作為一種近距離自衛武器在陸上使用。

自上世紀60年代隊來,英、德、美籌國家紛紛開始研製下下槍槭。如英國為水下特種部隊研製的6管單發“巴拉”手槍,在英阿馬島戰役中已經過實戰使用:德國HK公司研製的P11水下平輪,美國AA1公司研製的6管平槍籌。

但這些水下槍械均屬非自動武器。且均為單手握持的水下平槍,而俄羅斯APS566毫米水下突擊步槍則是世界上研製成功的第一支水下自動步槍。該槍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蘇聯水下特種部隊。由於保密較為成功,時隔20年後方為西方國家的情搬部門所知。本文試圖詳盡地剖視這支神秘的水下特種武器。

研製背景

開發PDSS執行水下警戒任務時使用的手槍,後來又要求研製威力更強的、用於水下突擊的步槍。手槍構造相對簡單,於1971年完成,型號為SPP-1水下手槍;而構造較為複雜的APS水下突擊步槍則又多花了一年時間。

在莫斯科近郊,有家名叫“特西尼特奇馬西”的普通公司,其實在這個怪異名字掩護之下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研究所,其正式名稱是“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在蘇聯時代,該所專門承擔為克格勃的特工人員研製並生產特種裝備的任務。

中央精密機器製造研究所指派設計師拉西米爾·V·西蒙諾夫擔任開發工作,他是曾經設計出SKS半自動步槍的著名設計9幣謝爾蓋·西蒙諾夫的堂兄弟。拉西米爾·V·西蒙諾夫1935年出生在機槍製造之都——克布羅夫市,長大後進入德爾斯克工業技術大學學習,1955年畢業後曾從事兩年軍事爆炸物的研究工作,1957年進入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

西蒙諾夫具備深厚的理論研究基礎,由於成功開發了APS水下突擊步槍這種獨一無二的特種武器,受到了蘇聯政府的嘉獎,1983年被授予蘇聯卓越發明家稱號和政府勳章。

工作原理

APS566毫米水下突擊步槍采用滑膛槍管,導氣式活塞長行程自動原理,機頭回轉式閉鎖機構,開膛待擊,機框兼做擊錘的擊發方式(機框複進到位的同時打擊擊針,完成發射的擊發方式)。

由26發弧形塑料彈匣供彈,采用伸縮式槍托及準星照門式瞄準機構,可進行單、連發發射,設有擊發保險機構。該槍發射MPS566毫米鋼製箭形彈。

主要技術指標

根據客觀試驗結果,APS566毫米水下突擊步槍的部分性能指標有一定差距,例如在5米水深時,其有效射程隻有22米。因此該槍實際達到的戰技性能有待進一步驗證。

特異的武器結構

當人們第一眼看到APS566毫米水下突擊步槍時,都會驚歎它那體積近似普通彈匣兩倍的大彈匣,但當看過其使用的MPS566毫米鋼製大長徑比箭形彈後,也就對其彈匣“龐大”的身軀不足為怪了。

APS566毫米水下突擊步槍的彈匣主要由彈匣體部件、托彈簧部件和彈匣底板組成。彈匣廣泛采用工程塑料,以減輕其質量,彈匣後抱彈口嵌有鋼板,彈匣體上部有加強筋,以滿足其使用強度。

由於MPS566毫米水下步槍彈全長150毫米,常規彈匣結構很難保證供彈可靠,因此在彈匣前部嵌入一塊中央隔板,以此將彈匣內兩排槍彈彈頭分開,使槍彈在彈匣內始終保持正確供彈姿態。

APS566毫米水下突擊步槍的彈匣不同於常規彈匣的另一特點是,其設有前後兩個抱彈口。後抱彈口與普通彈匣相同,以保證供彈開始時槍彈按照正確供彈路線前進;前抱彈口由兩個分別點鉚在彈匣左右壁的彈簧片組成,可對槍彈前部進行定位,以解決由於槍彈過長、供彈行程過長而引起的供彈軌跡不確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