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行車初級訓練方法

製定訓練計劃

(1)目標確定

在製定訓練計劃前首先要確定你在1~2年內所要達到的目標,將在什麼級別的比賽中取得什麼成績,目標是完成訓練計劃的動力,是燃起個人欲望的催化劑。一個可行的目標將會使你在訓練中、比賽中更多地擁有一份自信。

(2)訓練漸進性

公路自行車運動是一項耐力運動,訓練初期應遵循漸進的原則。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耐力無論你以怎樣的速度騎自行車,你都會血管膨脹、呼吸加劇、肌肉僵硬,繼而肌肉酸痛無法再進行訓練。因此新車手必須接受一年以上長距離的騎車訓練,一般一次騎行時間在90分鍾以上,(25千米/小時、 40千米)時間越長越效果越好。每周3次騎車訓練,12周後、每周4~5次騎車訓練,20周後將每次訓練裏程增加至60千米~80千米。半年後再將每周訓練次數恢複到3~4次,但必須提高騎行的平均速度28千米/小時~30千米/小時,一年以後你的有氧代謝能力會提高到一個理想的水平。

(3)訓練針對性

在接受了一年的耐力訓練後,就應考慮訓練的針對性。

①結合自身特點的訓練:爬山訓練、衝刺訓練、速度耐力訓練。

②針對比賽的訓練:個人計時賽、平路大組賽、城鎮繞圈賽、爬坡賽。

遵循訓練原則

訓練的目的是提高成績,既提高耐力、爆發力和速度。訓練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要求精確,以創造新的更高水平,有計劃地訓練可以帶來更高騎行水平,同時也能減少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作為一名自行車運動的愛好者,首先要具備一定速度持續騎完訓練路程的能力。 盡管悠閑的騎車也可發展有氧代謝的能力,但一遇逆風、斜坡、快速騎行就會感到吃力、氣喘籲籲、腿也不聽使喚了。怎樣才能提高騎行的速度,達到有氧運動的目的呢?

心肺承受能力是基礎,肌肉耐力是提高,意誌忍耐力是根本。3種能力如能全麵發展,騎車者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心肺肌能的提高

首先要測定自已的心率,最低心率可以在早晨起床前測量,最高心率如有心率表的當然最好,如果沒有表可以采用土辦法,如快速騎行1公裏(熱身後)馬上測量自已的脈搏每分鍾跳動的次數。在測定了最低和最高心率後,在兩數值之間由低到高進行訓練(騎車、跑步、爬山、遊泳),訓練過程最好在90分鍾以上,熱身後的最高心率達80~95% 。在進行訓練後的第二天早晨再測量自已的脈搏,如高於前一天的脈搏(心率),表明疲勞沒有恢複,隻可作輕鬆的活動。如正常的話可按計劃再次訓練。當第二天早晨的心率低於正常值(訓練前測的值)就表明可以進行下一個層次的訓練了。

騎車訓練中特別是在爬坡時,當越接近坡項時,呼吸頻率和深度都會增加,就是我們常說的喘不過氣了,呼吸困難的原因是此時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氣供給,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憋氣,一定要口鼻並用的大口呼吸,這也是鍛煉心肺的最佳時機。

(2)有氧運動能力

有氧能力的提高對自行車運動選手來說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騎行耐力。

它給選手帶來很多的益處:

①提高肝糖貯存的能力;

②有效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增大吸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