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再回頭看,剛才的出口還真是像一條石縫,出口旁邊剛好有一株楠木,茂盛的枝葉將出口遮掩了不少,哪裏想得到裏麵還有條神奇的小道,頂多讓人以為那就是一條山石裂縫罷了。
“這條路還真是隱蔽,沒人帶路,是不可能找得到啊!要想把這條路擴寬,隻有把兩邊的山炸開才行,而這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怪不得裏麵的龍門村可以‘與世隔絕’這麼多年呢!”劉斌回頭細看,感慨連連。
“那我們要回來看望師父師娘,怎麼找得到路啊?”雨瀟有些擔心地問。
“你們看這條小溪”,善非指著剛才一路隨行的小溪說,“它一直向山下流去,最後彙入白水河,如果從小溪入河的地方,一直沿著小溪向山上走,就能找到這楠木林,然後找到入口”,善非答道。
確實,雖然剛才的出口被樹木遮蓋,但一線天小路旁的小溪,卻從出口的石縫中汩汩流出,彎彎繞繞地穿過楠木林,向山下流去,像一條細細的銀白鏈子,從出口一直拋下山去。
“哦,我們沿著這小溪找源頭,就能找到出口了”,雲飛說。
“是的。這條溪叫‘潛龍溪’,是祖師爺們取的名字,我想是《易經》‘乾卦’中‘潛龍在淵’的意思吧。”善非說。
一行人順著“潛龍溪”向山下走去,最終來到一條濤濤大河邊,那就是白水河了。
在溪水彙入大河的交界處,聳立著一塊巨石,遠處望去,像一頭犀牛在埋頭飲水。走近了看,還真是惟妙惟肖的一座犀牛石雕!盡管這石雕經過長年風化,細節的地方有些模糊,但也能看出個大概的形狀。
“這石頭我們叫‘石犀’,是‘潛龍溪’入河處的一個標記,隻是不知道是天然形成的,還是古時人工雕刻的”,善非說。
“哦,這下我們更好找到回去龍門村的路了”,何萍對這幾天的經曆頗為留戀。
順著白水河,又走了半天,終於見到一條鄉村公路。幾個人順利地在附近的鎮上坐上班車,回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