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月:元,亨,利,貞 (1)(1 / 3)

第一周

星期一

元,亨,利,貞

《乾》: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乾》卦:開創,通達,適宜,正固。

《彖傳》說:偉大的乾的開創力啊!萬物依靠它有了開始,(它)統領著整個天下。雲朵飄移、雨水降落,各類事物流布成形。光輝燦爛的太陽始終在運行,(《乾》卦)六爻按照相應的時位組合而成,仿佛乘著六條龍駕馭著整個天下。乾道的運行變化,(使得六爻)皆正,剛柔恰當,(使六爻)皆合,陰陽合德。乾道使一切開始產生,普天之下都得以和美昌順。

乾,卦名,象征天但又不同於天,乾體現的是天的“性”和“用”。清人李道平的說法是:聖人作《周易》,希望人類能夠學習天的“性”和“用”,所以將卦名定為“乾”。

天的“性”和“用”反映為四種:元,亨,利,貞。分別代表了四種狀態:開創,通達,適宜,正固。它們決定著大自然的一切,使得全天下都能夠和美昌順。

那麼,人類應該從何學習乾的“元”、“亨”、“利”、“貞”呢?孔子在《文言》中給出了答案:“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在《文言》裏,“元”、“亨”、“利”、“貞”變成了君子的四德,分別代表著“仁”、“禮”、“義”、“信”(貞固即信),如果再加上一個“智”,就成了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了。可見孔子學習《易經》韋編三絕,是為了將《周易》與自身的學說結合起來。

由此,我們知道了乾卦的意義和價值:它要求我們成為君子,具備“仁”、“禮”、“義”、“信”四項品德。

何謂“仁”?孟子說:“仁者愛人。”“愛”是指尊重和敬愛長輩、老人與兄長,友善真誠地對待平輩,疼愛和關心下輩,“仁”體現了君子的待人之道。

因此,我們應該“待人以仁”。

何謂“禮”?《論語》中時常出現“約之以禮”,“禮”是規則,是人們之間相處需要遵循的禮節。如果放在企業內,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人與人之間相處所必要的禮節,一部分則是企業的管理製度和規則。

作為一名員工,應該遵循“禮”。作為管理者,則既要遵循“禮”,還要依照“禮”來進行管理。

何謂“義”?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很多人就此認為“君子重義不重利”,這一理解是錯誤的。孔子的意思是君子在“利”麵前首先要考慮“義”,所謂“見利思義”,符合義的利就取,不義之財則卻之不受。

“見利思義”是我們應該遵循的法則,可惜很多企業卻為了利益而置道義於不顧。

何謂“信”?“信者不違”,講求“信”的人,絕對不會違背自己所說過的話,自然更不會違背向別人許下的諾言。“貞固足以幹事”,隻有誠信之人才能夠幹事。事實確是如此,不誠信的人,誰也不敢輕易委托他幹什麼事,或者是委托了也辦不成。

在企業中,一個人的誠信則更加重要,因為一件事不能順利完成,往往會損害整個企業的利益,阻礙企業發展。員工缺乏誠信,將遭到管理者的摒棄;同樣,管理者缺乏誠信,也將使員工產生失意感,從而導致管理失敗。

星期二

自強不息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象傳》說:天體運行剛強勁健,君子應該自我奮發,永不停息。

這句話大家都非常熟悉,是古代人文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強不息”已成為很多人對自身的要求。

《象傳》是對經文的解說,作者據說也是孔子。這句話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乾”,不再講天的“性”和“用”,而是講天的運行狀況。天的運行自然是不息且剛強勁健的,而且不受任何其他事物的影響,可謂“自強不息”。聖人要我們學習天,所以緊跟著來了一句“君子以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