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鎮傳說(1 / 2)

大約是千餘年前,一個遊曆四方的年青書生途經一個小鎮,發覺這個地方終年陰雨,白霧繚繞,靈氣彌漫,乃是五洲四島的一處靈根所在,遂打算在此長住一段時期。

本地村落依山而建,村民圍湖而居。湖水主要源於村落所依據的一座大山,此山由於長著大片的竹林,山勢平緩,人稱竹原山。而山原彙集而成的泉水溪流環山而瀉,多漂竹葉而被稱為竹葉溪,而這湖也由此被稱為竹葉湖。該地村民多愛竹,幾乎家家種竹。竹製小屋,茶杯,農具,等等,不一而足,隨處可見。隻是此地終年陰雨,水汽充沛,白霧繚繞,終聚氤氳之氣,致使村民多生寒熱之症,皆不得長壽,嬰兒十之有三便要早夭,老人也終不過一甲子之歲。

書生日夜查探,四處訪問,於一日從山陰處移一株細柳至湖口村頭。不十日,凋敝枯萎的柳樹重新發芽,長勢迅猛,一日九尺,月餘便亭亭如蓋,直有洞霄參天之勢。村民見狀,皆爭相叩拜書生,口呼仙人,每每奉上果品茶點。書生說服村長帶領數百村民於柳下打井五眼,皆深百有零八,始不出水。一日,書生著白衣水衫,沉入湖底,一日方出,井始有水,直達井口,飲之溫熱甘美,村民爭相飲其水。自此,寒熱之症乃消。書生又指導村民用南燭草木的葉子,雜莖皮煮取汁水,浸米蒸飯,即作青色,人稱青精飯,食之延年。自此,這個地方便成了遠近聞名的長壽村。村民皆奉書生為神靈,以為龍神下凡。

書生於山坡竹林中自造一竹屋,生活一年有餘,曾多次沉於湖底查探,更是遍遊山陰山陽,著書一本,終要絕塵而去。村民挽留不住,乃敢問其名諱。書生摘下柳葉一片,上有微霜,呈白色,乃曰:白葉。遂離去。此後,人們便稱自家村落為白葉鎮,易湖名為白葉湖,並將書生的竹屋改為廟宇,稱為白葉廟,香火不斷,日益興旺。

更有傳說,當時村中最美麗的女子,清麗脫俗,不願沾染塵俗汙垢,適值情竇初開,深深愛慕這位俊朗神逸的公子,暗暗注目,日夜思念。忽忽一年有餘,知其將要離去,方深夜做客,訴說心曲。無奈白葉四海飄蓬,居無定所,宛然拒絕。女子竟憤然投湖自絕,次日清晨被本村漁民救起,神奇複蘇。月餘,知其已有生孕,人人皆認為其懷育神子,於是全村奉養。女子生兒,以白為姓。自此,白氏於本村漸漸興盛,皆不辱祖先美名,代代有俊才神傑。

如此,於約五百年之後,白家長房誕下男嬰,口含明珠,目有神光,啼哭之聲若龍吟一般,一夜方止,明珠不見,目若常人,村人皆以為神異。忽忽八年有餘,嬰兒已長成一美麗俊逸的孩童。一日於湖邊玩水,竟身陷淤泥,溺於湖中。父母錐心,村人哀歎。全村人駕舟尋找屍體,三日三夜不曾停歇,終不得見,遂罷。隻是,此後月餘,村民常常聽見湖心泛出龍吟之聲。更有夜晚捕魚之村民曾見白龍遊於湖中,隻見其尾,不見其首。白氏家族便於家廟白葉廟中塑一白龍像供奉。村民共議,將白葉湖易名白龍湖,白葉鎮易名為白龍鎮,以慰神靈。月餘,龍吟之聲乃絕。隻是,自此,湖內之水漸漸由淡轉鹹,水亦溢至白葉當年所栽的柳樹旁,乃止。柳樹遂枯,泛白,宛若龍形。村民皆傳,白龍於湖心鑿穿了東洋大海,龍神複歸大海。而且,白龍湖內的水族日益興盛,方圓百裏皆有漁民定居,白龍鎮也由此愈加繁榮。由於湖水外溢,五眼井皆亦溢水,終日不止。白氏乃於外域高價購買玉石,一律砌高,並請名工匠師於井口雕成蛟龍,其勢昂揚,玲瓏剔透,最妙在於龍嘴流出晶瑩的水流,引入鎮中廣場。此物至今尚存,且保護完好。逾越千年,當地世代生活的居民對於龍神的信奉仍不減當年。

時光的流逝是平平淡淡的,直到回首往事時的驚奇變成了迷惑。往昔的歲月,現在想來,大多都無法懂得。也許,生命的流傳到了今天才得到了發現。可是,葉一依然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就這樣走到了今天。忽忽的多少年月,本該就此轉彎,那段不明了的感情知覺本不需要繼續糾纏了,但生命的這一段路從起點走到了現在,總還是要走下去的,不需要自問這是為什麼,因為往昔的歲月成就了明天,走過的路也必將延伸到遠方。

就是在那一年吧,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籠罩在災難的陰影中,地震的殘垣斷壁下飄蕩著死亡的呻吟,彌漫的的火山灰投下末日的陰影。正當秋風吹來,樹葉枯黃的時候,葉一訣別了父親,還有深愛的妹妹,趕往南方的都市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