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更年期憂鬱症的治療
更年期憂鬱症是指初次發病在更年期,早期多有神經症表現,逐漸發展成情緒抑鬱、焦慮緊張、疑病和猜疑為主要症狀、並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內分泌功能障礙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神情緊張、焦慮,心緒低沉,全身不適,早醒,整日惶恐不安,有大禍臨頭之感。經常長籲短歎,自責自罪,拒食。若出現疑病妄想,又會認為自己無可救藥。即使如此,病人對自己和家人依然關切,常表現出愁眉苦臉、坐臥不安、搓手頓足、流淚哭泣等。
一些植物神經症狀如心悸、潮熱或發冷、出汗、肢端脹麻、頭暈等亦很常見。嚴重時可出現自殺企圖或行為。一般認為,更年期男性是在50~60歲左右,女性是在45~55歲左右。以女性為多見。
特征
本病往往是在某些精神因素的誘發下發病。患者病前具有敏感、多疑、膽小的性格特點。
本病的早期特征是:
生理異常,表現為頭痛、頭暈、心悸、胸痛、失眠、多汗、麵部陣陣潮紅、四肢麻木、食欲減退、胃腸功能紊亂、便秘、月經紊亂和性功能減退。
心理異常,表現為敏感、多疑、煩躁、易怒、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等。
隨著病程的延長,病情逐漸加重。表現為情緒憂鬱、坐立不寧、搓手頓足、惶惶不安、有大禍臨頭感。對細微小事過於計較,對自身變化過於敏感,可出現消極厭世和自傷行為。
診斷
每個人因為外在的環境事件或內在的主觀經驗,都會有鬱悶低落的情緒,一般人的這類負麵情緒在數日之內多會有所改善,如果鬱悶低落的情緒持續兩周以上未獲改善,或者你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嗜好或交朋友都失去了興趣,並且出現下列憂鬱症的征兆四項以上,就該尋找專業醫師診斷評估。
(1)暴飲暴食或沒有食欲,使得一個月內體重改變5%以上。
(2)每天都嗜睡或失眠。
(3)行為變得躁動不安或呆滯遲緩。
(4)每天都覺得疲倦、虛弱無力、沒有精神。
(5)過多的罪惡感,覺得自己是無用、沒有價值的人。
(6)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判斷力變差、無法下決定。
(7)產生自殺念頭。
治療
心理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對疾病的好轉與康複十分重要。首先要讓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質,使患者認識到更年期是一個人從成熟到衰老的轉折時期,是自然規律。既然經查未發現異常,就應認識自己的各種感受不過是自身正常生理變化過程的加劇,從而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思想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其次要引導患者傾訴內心的苦悶,幫其分析自己的認識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對於個人的生活事件要冷靜分析,切勿感情用事。注意勞逸結合,加強文體活動,學會自我放鬆。經常參加必要的社會活動,使生活豐富、充實。
藥物治療。主要使用抗抑鬱劑,用量不宜過大。一般情況下,可使用多環類抗抑鬱劑,如多慮平、阿米替林、麥普替林。伴有強迫症者,可使用氯丙咪嗪。新藥百憂解是世界廣泛應用的抗抑鬱藥。
此外,可使用佳靜安定、舒樂安定減輕焦慮,使用穀維素調節植物神經功能。內分泌紊亂明顯者,可服用尼爾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