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糖尿病的防治方法

糖尿病是由於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

本病早期或輕型患者可無明顯症狀。典型症狀可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尿(尿量增多、排尿次數增多及夜尿增多)、多飲(口渴而飲水量大增)、多食(食欲亢進、多食易饑)及體重減少(逐漸消瘦,但中老年輕型患者可因多食而肥胖)。常伴乏力,麵色萎黃,皮膚瘙癢,女子多見外陰瘙癢及月經不調。

糖尿病若合並眼病,可見視力減退、白內障、眼底出血、眼底動脈硬化等;合並腎病,可見浮腫、蛋白尿及貧血等;合並神經病變時,肢體酸痛麻木、性欲減退、陽痿、便秘或腹瀉多汗、體位性低血壓、大小便失禁、失眠、眼肌麻痹、及膝腿、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等。

糖尿病主要可分為Ⅰ、Ⅱ兩種類型。

胰島素依賴型(Ⅰ型):多於幼年發病,體內胰島素呈絕對不足,需依賴胰島素治療,否則易出現酮症酸中毒。

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多於40歲以後發病,體內胰島素呈相對不足。可通過血糖測定、尿糖測定、葡萄糖耐量試驗、血漿胰島素、C肽測定等以助診。

患有糖尿病的教師應保持情緒樂觀,避免情誌過激和精神緊張。堅持勞逸結合,控製飲食,保持標準體重。忌辛辣及煙酒,節製房事,顧護正氣,提高抗病能力。注意足部和皮膚的護理,保持清潔衛生,防止感染、壞疽的發生。

本病的治療分飲食療法、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療法。

飲食療法

飲食治療是任何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必須嚴格執行和長期堅持的一項基礎治療措施。

總熱量:適當控製,休息者每日每千克體重給予25~30千卡,而重體力勞動者可給予40千卡以上。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酌加,肥胖者酌減。

營養成分比例: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0%~65%,蛋白質占15%~20%,脂肪占20%~30%。

三餐熱量分配:大約早餐占1/5,中、晚餐各占2/5。如饑餓難忍時,可適當多吃蔬菜(薯類除外)充饑。

口服降糖藥

服用降糖藥時,要及時掌握血糖下降情況,調整藥量,以避免低血糖反應。

磺脲類:可促進胰島素分泌。適用於胰島β~細胞尚有功能的輕、中度患者。此類藥物可選甲磺丁脲(D860)、優降糖、達美康、美比達、糖適平等。

雙胍類:適用於症狀較輕,體型較肥胖者。可選降糖靈、降糖片(二甲雙胍)等。

胰島素療法

其適應症如下:

所有Ⅰ型糖尿病患者。

Ⅱ型患者經飲食控製及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

合並重症感染或消耗性疾病。

合並進行性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小球硬化症、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

糖尿病患者大手術前後。

糖尿病患者妊娠、分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