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或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 既十六相皆死後有。煩惱亦爾。以是生死根故。菩提亦爾。以是覺元明故。真妄兩驅。畢竟無改。二皆有相也 三結。
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七八無相論三。初標。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 見前三陰已滅。當知行陰亦應還滅。即計死後斷滅。總名無相 二釋二。初本計。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係。知其受滅無複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雲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 此約四陰。現在因亡。未來果滅。都成於八 二別計。
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 陰既因果皆無。涅槃因果亦皆斷滅。斯則有為無為染淨諸法因果俱無。故雲一切皆空 三結。
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八八俱非論三。初標。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 此先將已滅三陰。例現存行陰。得四個非有偏句。又將行存一陰。例前已滅三陰。得四個非無偏句。前後相望。每陰皆得非有非無。成四俱非。現在既爾。死後亦然。現在未來共成八也。故雲死後俱非也 二釋二。初本計。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 色等三陰先雖是有。而今破盡。故雲非有。例行亦爾。此四非有也。行遷流內觀無不無者。若將行陰。例前為無。現且念念遷流不斷。此又非無。行既非無。前三亦爾。此四非無也。如是循環窮盡陰界者。現將四陰。循曆相例。一一皆見非有非無。故雲循環。推至死後。故雲窮盡陰界。隨得一緣者。即此四陰隨舉一陰。皆悉死後非有非無。今言有無者。有即非無。無即非有也 二別計。
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此但現見行陰遷變。生中有滅。故非有。滅中有生。故非無。由是通悟一切皆是非有非無。何啻於八。虛實即無有也。有不定有。實何曾實。無不定無。虛何曾虛。舉著皆非。故雲失措 三結。
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後際下釋死後非義。無可道者。言有不有。言無不無。有無二途俱道不得也。現在尚爾。豈況死後不覺不知而言有無耶。故雲昏瞢 九七斷滅論三。初標。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 是人見行陰念念滅處。名後後無。設生七處。後皆斷滅。故成此論 二釋。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舍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除。現前銷滅。滅已無複 或計身滅即欲界人天也。同界地故。欲盡即初禪。苦盡即二禪。極樂即三禪。極舍即四禪及無色也。現前銷滅者。三陰已滅。行陰亦爾也。七處皆現斷滅。死後不複生也 三結。
由此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十五現涅槃論三。初標。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 行陰滅而複生。故雲後後有也 二釋。
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回生滅性故 以欲界為正轉依者。因修觀行。發欲界未至定。於觀心中。見圓明相。不舍欲界即是涅槃。為正轉依。或以初禪性無憂者。已離欲染。無複憂心。得輕安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者。即是極喜也。或以三禪極悅隨者。即極樂也。或以四禪苦樂二亡。即舍受也。
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不識教相。得此四禪及欲界定少分安樂。便計涅槃。執有漏天作無為解者。因修正定。忽發此禪得少輕安。非是究竟。便妄執計以為涅槃 三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