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3)

菩薩瓔珞經應時品第四十一

爾時法妙菩薩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訶薩。進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執持威儀應時之行。乃能具足大法瓔珞。佛告法妙。若有菩薩摩訶薩。欲得具足成無上至真等正覺。具足如來大法瓔珞。當修十慧大法瓔珞。便能具足大法瓔珞。於是族姓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聞如來大法瓔珞應時之行者。諦聽諦聽善思念之。雲何為十。所謂十者。若菩薩摩訶薩。自知時到。當成無上至真等正覺。便不失期詣樹王下。執弘誓心。心如虛空斷除眾想。是謂菩薩摩訶薩應時之行。複次法妙。若複菩薩審自知已。今我時到化彼眾生。姓氏字氏不越局界。要當度脫一切眾生。然後乃定。是謂菩薩摩訶薩應時之行。複次法妙。若複菩薩深自知已。我今當成無上等正覺。複當授菩薩決。國土翼從方麵所在。是謂菩薩摩訶薩應時之行。複次法妙。若複菩薩審自知已。我今已獲眾智自在。當使眾生如我無異。尋時入彼而教化之。普令眾生獲此自在無礙之法。是謂菩薩摩訶薩應時之行。複次法妙。若複菩薩入解脫門施行佛事。變化一切形礙之法。皆令歸於無盡之藏。亦使眾生同己所得。是謂菩薩摩訶薩應時之行。複次法妙。菩薩審自知已。我今已獲無形四空定法及四等心慈悲喜護。複以此定教化眾生。普令一切同己所得。是謂菩薩摩訶薩應時之行。複次法妙。若複菩薩審自知已。執持威儀不失禮節。可行知行可坐知坐。晝夜孜孜不違道教。到時入城不左右顧視。福度眾生其慧無量。亦使眾生同己所得。是謂菩薩摩訶薩應時之行。複次法妙。若菩薩審自知已。觀眾生根本應度不度。受彼信施量腹而食。還至閑靜坐臥思惟。今所受施以支四大。得行道德成最正覺。複以此法化導一切。普令眾生同己所得。是謂菩薩摩訶薩應時之行。複次法妙。若複菩薩審自知已。如我今日應賢聖律。導化一切無有增減。漸漸前進入五道中。察彼心意而度脫之。若入人道為說禁戒。令彼眾生知犯罪之苦。示以正道而度脫之。若入天道處彼天宮。為說無常磨滅之法。勸勉使修十善之行。舍天重位修無上道。若入畜生苦痛之中。為說抵揬欺詐之法。使生善心改更之義。若入餓鬼醜陋之中。為說慳貪縛著之心。使發善心改往修來。若入地獄受罪人中。為說五逆難救之法。複令地獄眾生。心開意解善心得生。畢其罪苦得複人中。是謂菩薩摩訶薩應時之行。複次法妙。若複菩薩審自知已。眾行已具眾智自在。得不思議。當以神足感動一切。自試神足而無掛礙。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承事諸佛禮敬世尊。務修梵行稟受不及。亦使眾生同己所得。是謂法妙。菩薩摩訶薩修此十慧應時之行者。得成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便能具足大法瓔珞

菩薩瓔珞經十不思議品第四十二

爾時道勝子菩薩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訶薩。入五道中周旋往來。教化眾生淨佛國土。成無上至真最正覺乎。行不思議大法瓔珞耶。佛告道勝子菩薩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若有菩薩摩訶薩。欲成無上至真等正覺行不思議大法瓔珞者。當修十法。雲何為十。若有菩薩摩訶薩。入五道生死隨類而化。一加趺坐遍滿十方諸佛世界。複以音響震動三千大千世界。於中教化一切眾生。悉發無上正真道意。乃使眾生無覺知者。是謂菩薩摩訶薩所行正法應不思議。複次道勝子。若複菩薩摩訶薩。入五道中教化眾生。以一句義充足一切諸佛世界。有形之類悉得聞知。然彼眾生亦不自覺。從所聞法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是謂菩薩摩訶薩修於正法不思議行。複次道勝子。若複菩薩摩訶薩。入五道中教化眾生。以一光明遍照三千大千刹土。其見光者皆發無上正真道意。然不見形。皆令一切入解脫門。是謂菩薩摩訶薩修於正法不思議行。複次道勝子。若複菩薩摩訶薩。入五道中教化眾生。一意一念一時之頃。以一法身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皆使眾生普令聞知。盡令眾生具足法界。然彼眾生不知所從聞。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是謂菩薩摩訶薩修於正法應不思議。複次道勝子。若複菩薩摩訶薩。入五道中教化眾生。以神足力盡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盡作佛形。然彼各各相教為說十二勤苦之行。共相濟度不可稱量。然彼眾生不自覺知。為誰所度。是謂菩薩摩訶薩修於正法應不思議。複次道勝子。若複菩薩摩訶薩。入五道中教化眾生。以一智慧分別一切無形之法無所掛礙。普使有形之類解此正要而得度脫。若彼眾生不自覺知。如我今日為誰所度。是謂菩薩摩訶薩修於正法應不思議。複次道勝子。若複菩薩摩訶薩。入五道中教化眾生。一念之中盡能普見一切諸法。分別法界行不思議。皆使眾生聞此道教。同時成道無所障礙。然彼眾生不自覺知為所從聞。是謂菩薩摩訶薩修於正法應不思議。複次道勝子。若複菩薩摩訶薩。入五道中教化眾生。令彼眾生盡得神通。遊戲十方無量世界。聞諸十方諸佛說法。解知諸法如幻如化。然彼眾生不自覺知。如我今日為誰開悟。是謂菩薩摩訶薩修於正法應不思議。複次道勝子。若複菩薩摩訶薩。入五道中教化眾生。使三世中一切有形。成等正覺皆悉成就。是謂菩薩摩訶薩修於正法應不思議。複次道勝子。若複菩薩摩訶薩。入五道中教化眾生。入深法藏分別妙智。超越過去當來現在。獨步三界亦無等侶。複令眾生與己無異。是謂菩薩摩訶薩修於正法應不思議。是謂道勝子菩薩五根德力入五道中教化眾生。諸法殊勝不可測量。亦非羅漢辟支所知

菩薩瓔珞經無我品第四十三

爾時有菩薩名曰心智白佛言。若有菩薩摩訶薩。分別身觀解無我想。雲何成就菩薩道觀。爾時世尊告心智菩薩曰。若有菩薩欲得成就菩薩道觀者。當行十法。雲何為十。若有菩薩摩訶薩。未住菩薩位安處無為。究竟道本成就弘誓。自觀無我複化眾生如己無異。是謂菩薩摩訶薩無我之行。複次心智。若複菩薩摩訶薩。能化無身現有形身。複化有身現無形身。以有我為無我。以無我為有我。於中化導一切眾生。是謂菩薩摩訶薩具足一切心智之法。複次心智。若菩薩摩訶薩。欲成如來至真等正覺成無生心。解諸法本不可樂法。是謂菩薩摩訶薩無我之心得成如來至真等正覺。複次心智。若複菩薩摩訶薩。已得空心解我無有亦無生滅。複以此法教化一切知無我想。有此智慧不自稱揚。於諸深法最為第一。是謂菩薩摩訶薩為修第一無我之行。複次心智。若菩薩摩訶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分別一切諸法相。亦不見法眾相之本。及其一切諸法之本亦複如是。眾生起無我想內外諸法及一切智。是謂菩薩摩訶薩修無我行。複次菩薩摩訶薩。若複善男子善女人。見劫成敗。見劫不成敗。不以成為喜。不成為憂。於兩中間不起吾我想。菩薩摩訶薩逮無我法。佛複告心智菩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舍一切身入滅盡三昧。分別行本知所從來。出要無為至於大道。是謂菩薩摩訶薩無我之行。複次心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無我心。分別一切十二因緣。生者不知所以生。滅者不知所以滅。於諸法本悉無我想。是謂菩薩摩訶薩於諸法本無我之行。複次心智。若複菩薩摩訶薩。分別一切諸法之本。亦不見近亦不見遠本無所生亦無所起。是謂菩薩無我之行。複次心智。若有菩薩摩訶薩。於不起法忍解知心識悉無所有。於中得成無上至真等正覺。亦不見成亦不見不成。是謂菩薩摩訶薩無我之行。如是心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具足學無我之行者。必至堅固終成無上正真之道。複次心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具足一切諸法者。當學無我之法。雲何為無我。所謂無我者。究竟至成此亦無我。分別四大思惟本原此亦無我。一切諸佛出世教化此亦無我。不見眾生有所度脫。坐樹王下降伏魔兵悉無所有。是謂菩薩無我之行。不見三世總持法本。無所著智亦不在內外。分別思惟悉無所有。是謂菩薩無我之行。佛複告心智。若複善男子善女人。入空定意究竟如來深法之藏。亦不在此亦不在彼。解知一切悉無所有。若複善男子善女人。以神足力入定意定。顯曜一切無相法觀。雲何為無相。諸佛世尊所教化度脫一切不以言教。是謂無相。雲何為無相。一切諸佛於眾生本而自遊戲。是謂無相。坐一樹下得成無上正真之道。是謂無相之行。如是心智。若有菩薩摩訶薩。習持此法逮無我法者。便成無上正真之道

菩薩瓔珞經等乘品第四十四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淨眼。即從座起偏露右臂長跪叉手。前白佛言。雲何世尊。菩薩摩訶薩。發趣大乘至無礙慧。為修何法滅大乘跡。爾時世尊告淨眼菩薩曰。善哉善哉。族姓子。今汝發問者。皆佛威神之所致也。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以偈發遣汝疑。是時世尊。便說頌曰

不以壞敗色  得趣平等道

觀色道不異  乃能乘大乘

思惟色與道  如爾性亦然

不見壞敗道  智者所修行

道性本無壞  尋究不可盡

最應第一義  乘此至無礙

愚者心顛倒  求道陰持入

染著於三界  不離受生分

諸法無受取  上下及中間

不見有散落  此名趣大乘

若見法非法  在二意不動

亦不生二見  發趣亦複然

二為有為法  亦名無為法

除二不見二  乃應無上道

超越凡夫地  未至賢聖道

得趣未成就  亦是世福田

能離世八法  猶華不著水

超越百劫行  爾乃趣大乘

在在修正業  處處現神足

度人不見度  心口意密行

不退生死道  心亦無怯弱

執意如金剛  最應無礙慧

虛空無善惡  法界恒清淨

法亦本無法  豈有染汙者

不見舍邪法  而修無上道

複無下劣人  是為大乘相

諸法本無相  如空不可持

求相本自空  智者當覺知

夫欲行無礙  善權為第一

充彼眾生願  將導至道場

善友為正法  牢固不忘舍

永離陰持入  不習調疑蓋

若使佛出世  及以取滅度

正法恒存在  終以不變易

諸法有正證  善惡不朽敗

真際性亦然  常住不移動

所修極甚深  魔界無所著

諸法亦複然  永離邪見黨

欲求無上道  不著修行法

非有想無想  是應無礙慧

佛慧無所著  法法無所生

無見起滅道  乃應大乘行

或以頭目施  信心無所舍

不見有受者  妄想無所著

諸法本無生  尋究無窠窟

法相亦複然  端緒不可見

若人欲究空  欲知其邊岸

晝夜思憶念  唐勞其功夫

愚惑執吾我  計常不能離

墜墮三塗難  不獲究竟處

真人賢聖道  三達無掛礙

猶未盡空原  況複斯等類

人皆計是常  無明不自照

滋長生死苦  何由至解脫

財施無所著  欲求無上道

施道二不俱  何況永究竟

禁戒無我行  安處第一法

亦複無此相  念戒慧度行

不修自然得  智除無明根

戒具清淨道  淨如月無垢

身如泡聚沫  亦如電過目

意根如野馬  戒為清淨道

最勝無等倫  眾聖天中天

息心一切惡  寂定度無極

犯戒及持戒  定亂無若幹

分別諸法界  戒為無漏道

獲忍度無極  堪受諸苦惱

普慈諸眾生  無有高下想

追憶過去法  生滅不久停

稱譏毀譽法  安能得其便

節節解其形  終不生惡念

分別內外事  身心鏗然住

怨仇欲來害  滅此危脆身

忍之如地載  不計有好惡

忍辱大弘誓  見對無想念

故使諸眾生  見者莫不欣

欲截大乘海  慎莫懷怯弱

端身正其心  便獲無生忍

本從無數劫  流轉生死中

為一眾生故  躬被弘誓鎧

諸法無起滅  複無壞敗想

愚人心顛倒  不解過去慧

法界性常住  學者不究竟

當了知本末  生者無所生

眾生不深達  微妙無礙慧

當求巧方便  除去顛倒心

諸佛興出世  不值度所度

亦複不放舍  精進勇力強

分別一切法  如幻野馬光

求實無果報  如空觀無形

眾生不諦念  自興染著想

漸示至道教  令知無為處

方便念此義  所願者必得

一一思惟觀  無礙智慧成

念持內外行  處處求空性

無猗無所著  生死本末淨

進學樂空閑  獨處無所畏

思惟禪定慧  善趣六神通

在眾猶如野  一心無錯亂

不失威儀法  是謂微妙定

定法有若幹  息意無漏行

增上二解脫  是謂微妙定

遍觀一切法  安處心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