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調整好“期望值”以化解矛盾
同事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隔閡是正常的,而化解同事給我們帶來的壓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不要對其有過高的期望值。同事畢竟是同事,永遠不會像朋友那樣與我們親密無間,如果我們對其有過高的期望值,到頭來受傷害的隻能是自己。
所謂“期望值”就是指人們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情達到成功的一種比值。人們在現實社會當中,希望凡事都能盡如人意,但客觀事實又往往不遂人願。並且同事之間也是這樣,往往是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徒增壓力而已。
格兒自從參加工作以來頻繁地換工作,這回格兒特意選擇了一家規模大而且多元化的學校,格兒來這兒工作還不到四個月就與人發生了爭吵,而往後的日子裏,這種類型的爭吵也經常發生在她身上。她的同事莎莉,對某項工作計劃有些意見,而格兒又不同意她的看法。“我告訴她我覺得這很荒謬,我讓她接受我的建議她不聽”,格兒得意地說道,同時又補充了一句,“那個胖女人連皮毛都不懂,卻自以為什麼都知道。”莎莉得知後很生氣。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們之間就經常發生摩擦。“誰在乎啊?”事隔幾個星期以後格兒說,“如果領導夠聰明的話,就該早點讓她走路。”
這種微妙而又長期性的衝突,不僅發生在格兒與莎莉之間,同時也開始出現在格兒與其他同事的關係上。幾個月後,格兒又因與同事之間的矛盾而離開了這家學校。
格兒一次又一次更換工作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她對同事及學校的期望值太高。所以說,在與同事的交往中,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期望值,適時地采取相應變通的措施,這樣才能避免或減少失敗,事變我變,人變我變,即不把希望隻盯在某一點上。因此,當成功的可能性變小時,就後退一步,或改弦易轍;而當成功的可能性變大時,就全力以赴,奮勇拚搏。
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
在商戰中,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並且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這句話也同樣適用。如果你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更何況他人?這樣與同事交往又讓他們怎樣了解自己呢?自己又怎樣與他們友好地相處呢?彼此之間霧裏看花,產生壓力也就在所難免了。
對所想所做的事要有個認真、全麵分析
例如,我們想請同事幫個忙,但是同事到底願不願意幫忙或他有沒有這個能力呢?自己沒有去認真分析,結果同事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答應了。最後事情沒辦好,又耽誤了同事的時間。你還因此而非常生氣,心想,即使沒有那個能力,為什麼還要答應我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犯的錯誤就是對同事的“期望值”太高,而沒有冷靜地去分析其中對自己的不利因素,最終導致自己和同事之間的關係惡化。
在請同事幫忙前要有兩種準備
與同事相處,特別是在請求同事辦事時,都有成功與不成功的兩種可能。對事情隻想到成功,而不想到失敗是不客觀、不現實的態度。幹練成熟的人,做任何事之前都有兩手準備。所以,他們求人辦事時常常胸有成竹,不因事情順利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事情受挫而悲觀失望,牢騷滿腹。
事先不妨將不利因素估計得嚴重一點
俗話說:“先難後易。”即在做任何事時寧可在事前將不利因素估計得充分一點,也不肯到事後找麻煩。因為事前尚有應變回旋的餘地,而事後卻是“生米煮成熟飯”,要想挽救也就來不及了。
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對有利因素估計過多,而對不利因素估計不足,故而造成“後悔晚己”的狀況。這是因為,人們對事情成功的“期望值”偏高,結果反而遮掩了人們的視線,使他們看問題片麵、靜止、主觀、感情衝動而又缺乏冷靜客觀的分析,於是做出了錯誤的或不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