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沒有節製的大遊戲
2000年,這一時間點對於我們有著怎樣的意義,完全取決於我們對它的理解。
我們可以認定,它是一個舊時代的結束,我們也可以認定,它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然而無論如何,它都不應當是一場大遊戲的起點。
在2000年溫暖的春日裏,唐萬新這個名字,似乎已經成為了當日中國經濟的一個顯著標誌,可以說,無論由誰來撰寫中國經濟史,唐萬新以及他麾下的德隆集團,都是注定要被記入其中的。
從1996年起,地處西北邊陲的德隆集團,先後控股數家上市公司,從而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擁有上市公司最多的財團型企業,和德隆合作過的上市公司,一度多達40多家。
憑借著超過1000%的巨額漲幅,德隆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就已經躍升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莊家,這樣的增長速度,即使在全世界的經濟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
出離我們所有人想象的是,德隆的掌舵人唐萬新,並不完全是一個缺乏戰略眼光的賭徒,與此相反,在唐萬新看來,全球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一次巨大演變,而中國不可避免地成為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傳統產業的問題在於體製落後、觀念落後,投資分散,因此,如果能將其優化整合,將會帶來一次全新的經濟騰飛。
假如拋開德隆後來的悲劇命運,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在10年前的中國,擁有如此眼光的企業家可謂鳳毛麟角,更與我們今日的分析不謀而合。
就中國而言,經濟最大的發展空間始終在傳統行業,不僅10年前如此,今日如此,即使10年後也同樣如此。
即使是最苛刻、最標新立異的經濟學家也必須承認一點:隻有傳統產業,才能將中國勞動力與資源方麵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隻有傳統產業,才擁有最大成熟市場,一個不需要開發與探尋的市場,隻有傳統產業,才會盡可能弟規避開發展道路上的風險。
這是一條一流的策略,卻在執行的過程中,一步步變成了末流的豪賭,變成了一場缺乏節製的資本大遊戲。
截止2002年,德隆集團伸出了它的手,將寶貴的資金先後投入重型汽車業、連鎖超市、旅遊業、畜牧業、種植業,鼎盛之時的德隆,已經控製了1200億元的資產,在20多個領域裏擁有500多家企業和30萬名員工,假如要在中國尋找一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那麼舍德隆再無別家。
大概除了唐萬新與他的幕僚之外,再也沒人知道,在這一片繁華盛景的背後,德隆如同一個吹得太鼓的氣球,隻需輕輕地一戳,一切便會砰然而無。
曆史總是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來展示它的神奇,德隆的鼎盛時刻,正是唐萬新意得誌滿的時刻,這樣的時刻,也正是這個商業帝國瀕臨坍塌的時刻。
德隆集團忘記了重要的一點:利潤才是基礎,一場沒有利潤的資本運作,無異於投機式的賭博行為,正因為德隆集團的擴張過於迅速而瘋狂,才注定了後來這場無節製遊戲的快速崩盤。
幾乎在一夜之間,隨著國家的宏觀調控、銀行的緊縮貸款,德隆集團的資本瞬間蒸發,對於唐萬新與德隆集團來說,意味著產融整合戰略付之東流,而對於中國經濟來說,則意味著一個未來商業帝國的灰飛煙滅。
1.3:大一統文化
德隆帝國的崩潰,絕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
事實上,在過去的10年中,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業,都在進行著或大或小的無節製遊戲。
關於這一點,你甚至可以暫時放下本書,打開電視機中的經濟頻道,你一定會發現絕大多數的國內企業家,都在以相同的口吻講述著一個或準備實施,或正在實施的計劃;無論這些計劃聽上去有多麼的花樣迭出,其核心卻隻有一個——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