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過半的大時代(上) (2)(1 / 3)

當我們都習慣於把眼睛緊緊地盯向政策,習慣了畸形的政策依賴時,往往就會忽視市場經濟的核心與關鍵,忽視掉市場規律。

與“黑屋”到“陽光”的轉變不同,適應一個新經濟體製需要更漫長的周期,加之我們原本的一無所知,因此,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我們對於市場的畏懼感和對市場規律認知的無力感也就越來越深刻。

當計劃經濟的列車,在固定軌道上隆隆駛過數十年的時候,想要在一瞬間將它推向另一條軌道,就自然會發生不可避免的摩擦、甚至是碰撞。

在這個已經過半的大時代中,發生的任何一次碰撞與摩擦,在今天看起來都是那樣的激烈,關於這些事件的討論直到今天還在進行,在某種意義上,它們都具有相當鮮明和獨特的中國式特征。

在2002年的1月份,給中國企業家們帶來寒冷的不止是冬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於昔日的飲料產業明星健力寶上。

在這一年裏,健力寶不再是因為它驕人的銷售業績,也不是大手筆的廣告造勢而引發人們的關注,與此相反,全社會討論的是它的產權歸屬。

在這場政商博弈之中,地方政府與健力寶之間發生了產權明晰化思路上的分歧,最終前者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拋棄後者,這樣的破裂,直接導致了企業的快速衰敗。

政商破裂!

這種明顯符合商業規律的現象,卻是何等地不為我們的經濟體製所允許。

但最終,我們卻還是容忍了這樣的事件,並眼睜睜地看著科隆電器、華晨汽車等名噪一時的優秀企業,一步步地踏進末路。

政商破裂隻是新舊經濟體製轉型下,政商博弈的一個景象之一,由這種博弈所引發的失敗與出局,隻不過是大時代中體製轉軌所碰撞、摩擦出來的幾點火星而已。

而這種曆史性的事件,恰恰證明了一點,那就是體製不但在變革,而且正在以飛快的速度變革。

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發現了規律的運行方向。

3.4:資本的三方角力

說到規律的大方向,我們就必須要認清身處的環境,因為那是一個紛亂複雜、風險重重的世界。

市場經濟的大幅度鋪陳,固然是導致我們茫然無措的原因,而為了去追求自由經濟所帶來的利益,我們就不得不承受與整個舊經濟體製的剝離,甚至是對抗。

和所有的發達商業國家不同,在我們的經濟體製下,還存在著一支強大的力量。

這就是國有資本集團。

正是這股力量,支撐了我們的國家經濟體係運行長達數十年之久,直到現在,它們都還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本支柱,更是國家所直接掌握的戰略性資源。

對於這樣一位曾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共和國長子”,對於這樣一棵曾果實累累、根深葉茂的老樹,相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國有資本的變革、壯大和保護都將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最主要方針。

家長的”偏向”難以避免,以至於我們的民營資本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要默默地承受著庶出的境遇。

如果說,家長“偏袒長子”,尚且情有可原,那麼對於“外來和尚”的照顧,就更加令人難以接受。在中國的經濟體製下,來自國際的資本,一直受到稅收等多個方麵的優待,這使得本就顯示出極強實力的國際資本,變得更加氣勢淩人。

如此一來,萌芽於民間的民營資本力量,就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處於極端不利的地位。

而我們眼之所見的種種景象,統統可以歸結為一點:

三大資本在中國經濟體製下的博弈,構成了所有經濟現象的內因!

於是,我們終於成功地找到了這一切的症結,找到了那個隱藏於迷霧之下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