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突破學習的種種障礙
對於優秀教師來說,每個人都知道學習的重要,但有時學習的效果似乎不能令他們滿意,這說明:想學並不等於能學,學習是存有障礙的。
我們把存於個人和組織內部的學習障礙稱為智障,這是指存在於我們個人和組織機體中,使我們難以真正進行有效學習的那些舊知識、舊觀念和舊習慣等,這些智障的確存在著,卻難以被發現和被承認。很多的學校麵臨著“短命”的現實,無不與學習智障有關。要解決學習“智障”問題,我們必須重建一種新的看問題的方式,從習慣看外界、看別人,改變成看自己、看自己的內心;從看局部改變到看全局、係統,從而能看到存在於內的智障,尋求到克服它們的可能。
學習中存在的七大智障是:
局限思考
在我們身邊曾發生過這樣的例子,公司新成立了一個部門,一開始,產品的研發與銷售均由一個人主管,過了幾個月,隨著新產品的上市與業務的增加,公司任命新的業務主管分管產品的銷售,從此,兩位主管的矛盾開始激化。新的業務主管以為產品存在問題賣不出去,而研發主管則以為銷售乏力,開發再好的產品也沒用。於是,研發主管以拖延產品開發擠壓銷售主管,而銷售主管則消極應對產品的開發,以此打擊研發主管。最後,舊的產品因款收不上來死在市場上,新的產品因滯延上市和問題太多也死在手裏,整個部門被迫解散。試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也許你會想起“職業道德”這四個字,但是,當我們的思維有了障礙後,道德顯得多麼的微不足道。如果我們不從全局、整體和事物的普遍聯係考慮問題,而是片麵、局部地、孤立地考慮問題,就必然會陷入困境、走向失敗。
我們深受分工理論的影響,長久以來被灌輸固守本職的觀念,以致將自身與工作混淆,認為自己對於整體隻有很小影響力,甚至毫無影響力。我們隻專注、局限於自身職務,把自己的責任局限於職務範圍之內,對因所有職務互動而產生的結果失去了責任感,有時就算對結果失望,也不能覺察為何如此,與自己的本職有什麼關係等。局限思考的山穀阻擋了我們的視野,因襲的負擔阻礙了我們的步履,隻注重功能切割分工的組織功能導向設計,更是加深了這種學習智障。
我們再回到上麵的例子中,假想這兩位主管都是勝任的,如果他們能進行係統思考,走出局限思考的混沌,建立共同的市場觀念和期待,以積極的心態相互配合,致力於共同願景的實現,不僅不會出現那種悲慘的結局,而且個人的學習力也會隨著團隊學習力的提升而有更大的提升,個人也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然而,他們局限於小我,把有些人善於窩裏鬥的本性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忘掉了自己與組織是一個整體,以致與自己的團隊同歸於盡。
歸罪於外
歸罪於外實際上是局限思考的副產品,是以片段的方式來看外在的世界,不發揮主觀能動性,不進行自我反思,把事情推向客觀。如果我們隻專注於自己的職務,便看不見自身行動的影響到底怎樣延伸到職務範圍以外,當有些行動的影響回過頭來傷害到我們自己時,我們還誤認為這些新問題是由外部引起的,到時我們不僅限於指責組織內的同仁,甚至還會指責組織以外的因素。歸罪於外的做法放棄了學習的機會,無益於自身的提高,無益於事情的解決,因為當我們在歸罪於外時,已將“係統”切割,永遠無法認清那些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之道。在前麵的例子中,銷售部門責怪研發部門無法生產出質優價低的產品,以至於他們賣不出去,而研發部門又責怪銷售部門銷售能力差,賣不掉產品,也是歸罪於外的思維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