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魅友。看到很多書多少有些序、前言、後記、回讀者、轉載、外篇之類東西,覺得不發些類似的東西似乎就缺了點什麼,所以在這裏加個。
有些人以為這本書寫了2-3年了,公眾版和VIP卻各隻有十萬來字的樣子,太慢。這些人錯誤地估計了我的速度。其實,這本書已經寫了4年半了。
當初寫這本書是為了學習和練習打字速度,結果發現上QQ對速度更有幫助,所以寫作的速度就不免地慢了下來。有空閑的時候就寫一段,直到湊滿WORD四頁就起個章節名字傳上來,大概5000多字的樣子,故而章節分劃和章節內容之間的恰合並不是很嚴密。剛開始寫的時候WORD每兩頁成一章,差不多2600字,後來有些讀者說每章字數太少,所以變成了四頁一章,但更新卻比原來慢了。
這本書有個QQ群,群號是1268401,差不多讀者和其他起點寫手各一半。
現在談談第一人稱的問題。開始寫這本書時決定用第一人稱,因為覺得第一人稱更有真實感和代入感。確實,看慣了第三人稱,從來不看第一人稱的讀者會覺得很別扭。當初我自己看第一人稱的小說就有這種感覺,不過這其實隻是習慣的問題。拿我自己來說,一本黃易的《大劍師》剛看時十分別扭,但看完後便從此讀其他第一人稱的作品時再沒有這種感覺。
現在回想起來,為什麼剛讀時會不習慣呢?這就要從心理上來分析了。我自己的經驗似乎是這樣的,以前看慣了第三人稱,看得爽的時候可以代入,不認同主角作為的時候卻可以飄然物外,很自由。但第一人稱卻不同。初看第一人稱時好像有點被強製性地代入了,如果這時候主角的作為和自己的個人喜好不同,就有些被強奸的感覺了。不過後來看多了第一人稱,心理上習慣了後並不代入主角的那個“我”字,看到“我”字也能理性地認識到那不過是書中的主角,成為了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便不再有別扭的感覺。
再談談這本書的主角和主線吧。本書的主角汪誌偉是一個智力超強的博士,但同時也是一個懵懂之人。他追求真理,但那指的是大道真知,他對身邊發生的事卻並不花很多時間去分析,因此多次被旁人算計卻不自知。這一點在書中因為第一人稱的關係並沒有很清晰的表現,不過隨著主角日後的經曆和巧合,會逐漸地展現出來。至於本書的主線,是“追求”和“際遇”這兩個詞。主角的際遇會讓他屢次打破以前的認知,從而擁有不同的心態和追求。
最後,祝大家諸事順心,有更多的時間來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