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資糧全集後序
復真居士未艾年。遂厭人間事。修出世間法。因稟教於蓮池上人。得如來正印。一念皈依淨土。既稀齡矣。每覩其鄉人。邪修詭證。忘以大乘為名。至混真理。心切憫之。於是衍其師說。作淨土資糧全集。振鹹英而驚瓦缶。揭日月而擯燐螢。將令邪魔外道頓省前非。同趣極樂。此之用心。儻亦接引導師慈悲無量之心歟。蓋桐邑於嘉禾。最為僻壤。不若通都大邑。多有十方聖賢。絡繹往來。故其居人不聞正法。而易為異說所動。眾盲火坑。此居士所深憫也。是書出將桐之人悚然悔。翕然趨乎。經雲。為人說法竟。己事已畢。居士其有是乎。雖然餘聞修持淨土之法。悟與未悟。皆所當遵。故大菩薩如馬鳴龍樹。大善知識如慧遠永明。斤斤自度。忉忉度他。歷有明徵。同躋勝果。信苦海之舟航。化邦之公據也。直利桐人已哉。是序。
萬曆歲次癸巳秋九月吉鹽官古印居士仇雲鳳和南譔
淨土資糧全集後序
餘三刻資糧。與昔人之居室略相似。初刻者始有而合。再刻者少有而完。終刻者富有而美。然則是三刻也。始有少有者。果劣於富有。而富有者。果優於始有少有乎。是不然。觀於華嚴綸貫之言而可知矣。彼雲佛道貴圓融。而圓融有二義。一者因該果海。二者果徹因源。如始有少有者。以最上乘之理。詳著於三乘之後。是謂果徹因源。富有者。於三乘之中。而徧具最上乘之理。是謂因該果海。其為圓融則一也。尚何優劣之有哉。是雖文有詳略詞有精粗。修淨業者。苟能會其圓融之義。而不貴於多見多聞。則雖始有少有。均為適道之資。所謂最上乘者。不外此而得之矣。若徒侈其文。誇其詞。而乏體會力行之功。則雖富有者。不免於空數他寶。於最上乘竟何俾哉。故曰。三刻無優劣。顧人所修何如耳。若昧圓融之義。而妄有取舍於其間。多見其識之陋矣。唯善學者當自知之。
萬曆歲次戊戌冬十月吉旦復真居士莊廣還識
淨土資糧全集跋
(男)聞淨土著述。簡冊相望。而大人猶惓惓於資糧全集者。何也。蓋學人之纂輯。愽採非難。而摘要為難。摘要非難。而兼備為難。惟茲眾生。品類不一。其根利者。直透玄機。其根鈍者。須由漸次。非可槩而論也。故摘要者。必本末兼資。賢愚鹹獲而後可。如黃檗心要等書。排斥諸法。而大闡厥宗。於探玄劇懿者得矣。然語上而遺下。在中下者無仰攀之益。如中峯三時繫念等書。專修淨業。而禮誦有方。於循序漸進者得矣。然語粗而遺精。在上智者有下抑之羞。以是而稱全書。未也。唯是資糧之集也。觀日課諸篇。則中下乘之事。是心要等所未備也。而可為下學者之漸門。誦兼禪之章。則最上乘之理。是繫念等所未及也。而可為上達者之頓悟。合上下。貫精粗無所不備。無所不該。如睟盤示兒。任其意之所取。隨其力之所及。而利鈍者鹹有獲焉。可謂全書矣。可謂全書矣。豈徒以傍搜愽採而後謂之全集也哉。吾知淨土著述。通之人人而可行。推之世世而無弊者。必是其選也。是為跋。
男芳林稽首和南書
直音略訓
淨業弟子 沈廣近 考訂
前集
裓
(音革衣袵也)。
剎那
(上綽下奴須臾也)。
襍
(與雜同)。
瓔珞
(上英下落身飾也)。
酥酡
(上疎下徒牛酥酒也)。
涅槃
(上業下盤佛示寂也)。
娟
(音捐)。
篋
(音怯藏書匣也)。
購
(音垢與贖同)。
拈
(音嚴揭示也)。
啻
(音翅不止如是)。
枵
(音囂虗也)。
咄
(音得谘語也)。
砥
(音底砥柱也)。
鋟
(音侵梓刻也)。
扞
(音汗阻格)。
檇
(音醉)。
偈
(音忌頌也)。
檗
(音栢黃檗也)。
吻
(音刎口角也)。
剞劂
(上其下掘梓匠)。
第一卷
梵
(音犯西域名)。
迦
(加音)。
伽
(笳音)。
眴
(音愃目搖也)。
蛸
(音消飛蟲也)。
蠕
(音需蟲行貌)。
訛
(音俄差訛也)。
慳
(音刊吝也)。
羼
(音斬忍辱也)。
恚
(於避切恨怒也)。
般若
(上百下喏智慧也)。
噬
(音逝咬也)。
閻
(音嚴王名地名)。
賾
(音責煩也)。
曇
(音潭釋姓瞿曇)。
囂
(音熇自得貌)。
哂
(音審微笑也)。
擔
(音簷負荷也)。
翛
(音消飛羽貌)。
殞
(音允滅也)。
圩
(音於人名)。